-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指出——
“錳三角”治理模式為破解跨域治理困局提供了清晰的理論圖景
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20日電,2013年3月20日,由吉首大學、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連片特困區藍皮書》發布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召開。會上發布了第一部關注中國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報告《連片特困區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該藍皮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區這類特殊類型區域藍皮書的空白,為關注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社會各界提供了及時翔實的第一手信息和交流合作的平臺。
藍皮書指出,在區域整體發展和合作共贏已成為共識的今天,各自為政的行政區治理模式早已不能滿足現代跨域合作與治理的現實需求。省區交界地帶的跨域治理屬于準公共物品,一維的公共行政模式顯然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政府失靈便成為必然,因此跨界的區域性公共問題層出不窮。“錳三角”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內含了一些有助于其走向成功的要件,研究總結了“錳三角”模式的內涵和制度性特征,基于此提煉出了一個成功的跨域治理系統應具備的基本邏輯和制度結構。這些基于經驗但又超越經驗的邏輯和結構為我們有預見性的分析跨域公共問題搭建了一個系統的制度框架,并為破解上述跨域治理困局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理論圖景。
“錳三角”治理模式承襲了傳統行政區行政治理模式的有效因素,但在治理實踐中又自成體系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多中心主體聯動、合作治理模式。這種治理模式的有機整合使得“錳三角”地區的環境治理既實現了治理的效率,又保證了治理的效益。“錳三角”治理模式中的一些核心因素主要包括:強大的民間環保力量和正義的地方精英、高效型縱向行政管理、聯動型橫向政府合作、獨立的媒體監督。“錳三角”跨域治理模式還呈現出了更為微觀的一些制度性特征,即多種二元力量制衡、強大的民間政治精英和地方制度資源的嵌入、多層次的制度框架、縱橫治理網絡鏈接和治理演進的動態性。
藍皮書指出,一個有效的跨域治理結構至少應包括多元治理主體、二維治理網絡、地方性制度資源和民間政治精英的嵌入、區域性公共論壇、多層次的制度結構及其變遷等五個制度特征。在應對跨行政區域性公共事務時,可以將這些原則作為跨域治理的基本邏輯,也可以將其作為評價現存的跨域治理結構是否有效的參照系,在面對具體的跨域公共問題時,滿足這些特征的治理模式將有更大幾率趨于成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