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指出——
連片特困區共享發展成果的關鍵在于培育自我發展能力
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20日電,2013年3月20日,由吉首大學、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連片特困區藍皮書》發布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召開。會上發布了第一部關注中國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報告《連片特困區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該藍皮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區這類特殊類型區域藍皮書的空白,為關注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社會各界提供了及時翔實的第一手信息和交流合作的平臺。
連片特困區長期以來深陷“貧困陷阱”和“梅佐喬諾陷阱”,在國家發展空間格局中遭遇著“被遺忘、被邊緣、被救濟”的尷尬處境。雖然,在國家扶貧攻堅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支持和推動下,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但發展問題仍是制約其持續減貧和共享發展成果的瓶頸。微觀層面,貧困個體的教育、住房、交通、信息、發展機會、生計資本等人類貧困問題相當嚴重;中觀層面,片區內產業規模小、產業體系不健全、產業競爭力弱、市場容量有限、市場化程度低、空間格局不經濟;宏觀層面,片區經濟未能融入全球、全國甚至區域經濟大循環,既沒有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也沒能在區域、全國和全球分工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缺乏自生能力已然是連片特困區區域性貧困的根源。
連片特困區跳出“貧困陷阱”必然需要外部的援助,而且應該是非常規的援助措施,如加大對連片特困區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連片特困區,集中實施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區域性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但又必須汲取以往“輸血式”扶貧的教訓,跨越嚴重依賴于外部“輸血”的“梅佐喬諾陷阱”,在“輸血”的同時形成“造血”功能,著眼于長期的自我發展能力培育。如果說,通過外部援助緩解連片特困區當前的貧困局面是“治標”,那么,將外部援助有效轉化為區域發展的支撐條件、動力源泉、要素積累則是針對連片特困區持久減貧的“治本”。顯然,“標本兼治”才是實現連片特困區共享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而培育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治本”之策更為關鍵。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