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指出——
武陵山片區應加快“六中心四軸線”+“三圈一帶”的快速交通網絡狀城鎮體系建設
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20日電,2013年3月20日,由吉首大學、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連片特困區藍皮書》發布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召開。會上發布了第一部關注中國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報告《連片特困區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該藍皮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區這類特殊類型區域藍皮書的空白,為關注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社會各界提供了及時翔實的第一手信息和交流合作的平臺。
藍皮書指出,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武陵山片區整體為限制開發區,而依據整體保護、點狀發展的原則,片區又可以細分為重點發展區、農業生態區和生態保護區三大功能分區,三者占區域總面積的比重分別為6%、18%和76%。因而,武陵山片區的可開發空間十分有限,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挖掘空間自我發展能力是武陵山片區空間能力培育的核心。
首先,以快速交通網絡連接的網絡狀城鎮體系是武陵山片區空間結構的現實選擇。基于《規劃》中“六中心四軸線”的空間結構規劃,一方面要加快城鎮化進程,鼓勵人口向承載能力相對較強的6個中心城市及少數次級中心城市集聚,特別是對生態極其脆弱區域的居民應實施移民工程,同時,對于發展空間極其有限的區域應鼓勵其人口和產業向承載能力強的區域,特別是中心城市轉移(如建“飛地工業園”的形式等);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各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網絡建設,增強其運載能力、縮短其通達時間,通過增大“流空間”來彌補“場空間”的不足。
其次,應遵循武陵山片區經濟活動空間分布演變的趨勢,在“六中心四軸線”的總體空間結構上形成聯系更為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具體地,可以形成“三圈一帶”空間發展格局。“三圈”分別是“銅吉懷”經濟圈、“黔恩龍”經濟圈和張家界經濟圈,“一帶”則為“銅吉張”經濟帶。其中,隨著吉懷高速順利通車、銅仁市經濟重心繼續向大興轉移,再加上“鶴中洪芷一體化”的推進、玉屏和銅仁城際軌道交通的開通,“銅吉懷”經濟圈將呼之欲出,該經濟圈將成為片區內最早形成且實力最強的經濟圈。“黔恩龍”經濟圈也將隨著“龍鳳經濟協作示范區”的推進而加快形成步伐。張家界經濟圈則對應于張家界片區,目前貧困程度相對較低、自我發展能力相對較強,但內部的整合和一體化程度需要加強。“銅吉張”經濟帶則是指“玉屏——銅仁——鳳凰——吉首——瀘溪——沅陵——張家界——慈利——石門”一線,該線恰好對應于武陵山片區地勢相對平緩的峽谷帶,經濟基礎相對較好。
藍皮書認為,武陵山片區空間能力培育的方向是鼓勵人口、產業(種植業除外)向“六中心和四軸線”,特別是“三圈一帶”區域集聚,走緊湊型和空間集約型發展道路。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空間自我發展能力,而且可以極大地降低生態貧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