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今天,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改革正處于深水區和攻堅階段。與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轉型與改革交織融合,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治理轉型都直接依賴于重大改革的突破;利益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需要在調整重大利益關系上取得進展;轉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全面增強。
2014年2月28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出版社在北京聯合召開《市場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改革大考》新書發布會。
中改院院長、該書主編遲福林教授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適應歷史轉折時期的大趨勢,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部署,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抉擇,是面向2020年的改革大考:
第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考得好,我國就將走上公平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就將邁進現代國家行列。
第二,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歷史性重要突破。改革大考重在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為重點,實現全面改革的實質性突破。
第三,突破利益固化藩籬,這是改革歷史擔當面對的重大難題。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在利益結構固化的情況下,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
歷史大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順應歷史發展大趨勢做出的歷史性選擇。
我們黨執政以來經歷了兩次大考。1949年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后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進京趕考” ,是第一次歷史大考;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第二次歷史大考。當前正面臨第三次大考,即這次《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并由此建設現代國家。
進入改革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國家治理轉型到了關鍵點。面對日益增大的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面對比較突出的腐敗現象,面對權力運行缺乏嚴格有效約束的現實,我們已經難以繼續用行政控制、行政管理、穩定壓倒一切的思路求得社會長期穩定。國家能否長治久安,社會能否和諧穩定,取決于能否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地治理國家;取決于能否有效約束權力,給市場和社會更大的發展空間;取決于能否下定決心根治腐敗,還社會一片凈土。適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需要的是實現長治久安的治國方略;需要的是走向法治化的治國之路;需要的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的根本之策。
正是在這個特定歷史背景下,《決定》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遠遠超出了35年前開啟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范疇、廣度和深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