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場決定中走向公平可持續
——評《市場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改革大考》
高尚全
作為以改革研究為已任的中國改革智庫,中改院每年都要向社會貢獻一本改革年度研究報告,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也形成了中改院獨有的研究品牌。因此,當2014年中國改革研究報告《市場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改革大考》擺在我面前時,我有一見如故之感。翻閱完這本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領銜主編的書,我認為,中改院從破題市場決定出發,深入分析我國未來幾年面臨的歷史大考,準確抓住了我國發展中的牛鼻子。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拿出這樣一份研究報告,很不容易。我很愿意向關心中國改革、關注中國發展的廣大讀者推薦這本書,并借此也談談我的幾點想法。
巨大的內需市場是中國可持續增長最為突出的優勢
在我看來,《市場決定》最重要的是回答了一個各方面都很關注的話題,這就是未來幾年中國增長前景究竟如何?近段時間來,我國經濟確實面臨增長的壓力,一些看空中國的聲音多了起來。例如,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最近指出,2014年新興市場面臨數個風險因素,其中中國因素是最大風險,中國經濟仍未排除硬著陸可能性。那么,中國在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后,能不能走出一條新的增長路徑,從而實現有效增長?這恐怕是各方都高度關注的問題。為此,《市場決定》從正面做了回答,概括起來是三句話:增長有潛力、釋放靠轉型、前景可看好。
當前,中國消費釋放進入重要歷史時段,中國13億人大市場是最為突出的優勢。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國消費規模有望達到45~50萬億元。并且由此帶來巨大的投資需求。如果這個內需規模能夠得到有效釋放,將奠定7%左右中速增長的堅實基礎,由此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20年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反之,如果內需釋放不順利,經濟增長速度將大幅滑坡,社會風險明顯加大。
《市場決定》同時認為,盡管有著巨大的潛在內需大市場,但從現實情況看,由于改革在多方面的不到位,相關體制不健全,中國內需大市場充分釋放的大環境沒有形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消費環境、收入分配結構和投資結構的不合理。釋放內需,需要通過市場決定推進三大轉型。一是實現資源配置由行政主導轉向市場決定,改變資源配置由行政主導的局面,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二是實現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加快推進投資轉型,實現投資與消費的動態平衡;三是實現從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以人口城鎮化為主要載體、以政策和體制創新為重點,有效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并為實現人的城鎮化奠定堅實基礎。
應當說,這抓住了中國增長進程中的關鍵所在。這幾十年的實踐表明,沒有經濟轉型,就不可能有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只有經濟轉型才能有效釋放內需,形成消費主導的可持續增長的新格局。脫離這個前提判斷中國增長前景,恐怕很難有準確預測。在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后,我們沒有理由對中國增長前景抱悲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