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出售存在諸多瓶頸
董秀成向記者表示,在民營油企“打包”出售消息傳出之初,他就認為繼續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民營油企自身并不希望出售。欲借“打包”出售引起各方注意,與政府和中石油中石化博弈,最后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另外,外資石油巨頭們在中國面臨的最迫切問題與民營油企一樣,也是油源問題。目前,外資石油巨頭參與合作的加油站,成品油也是從中石油和中石化購買的。
位于北四環的“中化道達爾加油站”的前身曾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加油站。“中化道達爾加油站”的一位郝姓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的成品油也必須從中石油中石化手中購買。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中國石油業國際產業投資聯盟秘書長崔新生。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民營油企“打包”外賣有夸大的成分,即使這些民營油企要出售給外資,最終也很難實現真正的“捆綁”銷售。他分析認為有很多原因限制著民營油企的外賣。一是定價問題,民營油企的初步意向為凈資產之上大約溢價40%,但對于外資來說,卻還有待商榷;二是量的問題,由于民營油企有地域、規模等區別,要把大量的民營油企放在一起捆綁也幾乎不可能為之。
至于已經簽訂了出售合同的民營油企,董秀成判斷可能是占據著東南沿海好地段的企業。他分析說,如果這些民營油企擁有好的倉儲、碼頭和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也會是買家。“其他的技術跟不上,安全性低、地段不好的加油站,外資企業是不會購買的。”
民營油企必須增強自身實力
董秀成認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民營油企想方設法做強自身實力才是根本問題。而且他認為,現在限制民營油企發展的政策其實大多已經改變。
曾有民營油企抱怨,迫于政策限制很難進入石油行業上游。首先,民營油企沒有開采權。董秀成則認為并非如此。
開采石油有一定的程序,首先應該到國土資源部注冊地塊。國土部綜合考察申請企業的資質、技術和資金實力等因素后決定是否批準其注冊。一切符合標準后,企業則可以在這個特定的地塊里進行探礦。“好的地塊大多已被注冊完畢。”董秀成說,在這個環節上投入還不一定就有產出。探礦需要的探礦井投入也是很大。“這一系列環節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除非大型企業一般很難承擔。”目前,在全國私有的礦井也沒有幾口,有的只是與國有大型企業或者外資油企合作開采。
“原油進口配額不夠”也是一個令民營油企頭疼的問題。據了解,現在每年批給民營油企的原油進口配額僅有三五萬噸,曾被民營油企抱怨“遠遠不夠”。其實更大的問題在后面一個環節——排產計劃。商務部批了原油進口資質,但沒有煉化石油的排產計劃海關也不會批準過岸。目前中國的現狀是,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可以獲得排產計劃,甚至中海油、中化國際這樣的大型國企也沒有資格。據趙友山介紹,民營油企被迫將原油進口配額賤賣給中石油中石化。
董秀成認為,在排產環節上國家將來也肯定會放開,但是建設煉油廠投入巨大,以現在民營油企的實力很難達到要求。“建一個年產1000萬噸的煉油廠,只前期投入就需要五六百個億。”
“有實力的民營油企收購小的民營油企,做強自身才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專門從事政策理論研究和政策調研的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能源政策委員會馬輝軍也有著同樣的看法。他認為,民營油企應該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能再各自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