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框架已經拉開,全國區域性產業布局的初步形成,產業發展形成合力,東、中、西部各顯特色,初步造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三大文化產業帶以及西南、西北地區等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加入國際文化產業分工體系。這是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始的文化產業布局和區域結構的雛形。實施區域發展規劃,首先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和經濟發展地區不平衡規律決定的,顯示了文化產業的對一二產業的基礎依賴性和利用文化資源發展新經濟的能動性辯證統一。
最近經濟普查統計數據表明,文化產業諸多指標均顯示東部地區好于中西部,但是投資收益數據卻顯示出西部省份高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全國文化產業總體上發展不足,但是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更為突出。東部發達地區高于平均水平,已經開始出現產業單位過于集中、產業能力過剩、資產收益下降的情況;中西部地區則產業發展不足,資產收益大大高于東部發達地區,大有可為。這也說明,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文化資本過于集中,逐步成為文化資本輸出地區,而西部的投資機會則好于東部地區,成為吸納投資的最佳區域。(參見王亞南等:以國家統計標準分析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成效[A].載張曉明等主編: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C].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425-428.)
在這種情況下,采取新的區域發展策略成為必需。十七大部署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這一整體戰略在個不同條件的地區,可以有重點、有分解、有步驟的開展。在此之前,區域發展的問題卻出在了“發展思路單一、產業結構雷同的問題,區域特色不夠明顯”等問題上。例如,各地匆忙上馬“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各種以文化節慶為名、行招商引資之實的行政組織活動接二連三,“產業基金”和“專項資金”的收集捐贈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以動漫業為代表產業投資建設重復、低效。
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包括三個要點:盤活資源,認清趨勢,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一,根據不同的區域資源狀況,發展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中心的東部發達地區,由于具有強大的經濟、技術基礎和高水平的現代消費群體,勞動力價格也較高,宜于發展“高技術含量和資本密集” 類型的文化產業。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有豐富而多樣化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以及傳統和民間消費習慣,宜于發展“高傳統技能含量和勞動力密集”的類型文化產業。西部一些地區可以進一步依托地域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文化旅游為主線,以品牌運作為核心,開發具有民族民間特色的衍生產品和特色產業群,實現了文化脫貧,開辟了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分析利用資源優勢,就會大大減少產業發展的盲目性。各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應繼續從本地資源優勢出發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認清文化產業和經結構優化要走創意之路的趨勢,以“創新、創意、創作”貫徹于各種類型文化產業的興辦過程。社會現代化的一二次波峰涌起文化產業和創意升級潮流。基于調動每一個人的創造性的文化創意行為既適合于每一個不同區域、不同產業層級,也為不同水平不同區域的產業發展所必需。各地區都可以立足當地需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由顧問波尼·阿斯科魯德曾經說過“中國創造”面臨的癥結:有的時候,政府并沒有意識到創意產業作為整體的存在,因此不能夠正確做出政策和投資的決定,就無法切實地得到落實。因此,國家應當把創意產業作為一個國家戰略產業加以對待,中國各級政府還有必要專門成立創意產業的管理部門,把創意資源作為一種國家戰略資源加以管理,制訂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引導創意產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為新經濟、新文化在中國的崛起創造條件。但是,創意產業正在被庸俗化,幾乎所有的產業都試圖與創意相關聯,似乎創意已成為包治百病的良藥。中國“創意之都”的大旗隨處可見,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城市都紛紛提出要把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作為未來政府工作的重點,創意已成為各城市最時髦的標簽。在當今中國,“創意產業”似乎有些被濫用,成為以運動方式推廣普及新事物的中國的一種時髦的文化標簽。
第三,發展文化產業要有激情要規劃有行動更要有模式類型選擇,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區域文化產業植根于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區域文化氣質。前者是顯形硬性差別,后者視隱形柔性不同;前者容易為人認識,后者則要長期感覺。例如,同是城鄉統籌發展區域的成都和重慶,在文化氣質上截然不同。成都優雅從容、輕商重農、超然空冥、自洽通靈,重慶則是堅毅自強、勇為敢闖、重信尚義、兼容開放。這樣的文化氣質將應有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模式。強求一律、盲目趕風、攀比排異就會失去區域文化產業的靈魂。關鍵是在發展過程中要突出特色,以特色求生存。只要規劃科學,政策得當,措施得力,每一個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同樣存在大量機遇,同樣可能在某些領域或環節演奏“第一小提琴”。 (陳鋒 中國藝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