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化:一種多邊方式
全球化務必不能遺棄“最底層的十億人”。這種主張的基礎不僅僅是對我們男女同胞的價值的尊重,也超出了對于我們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生在類似情況下的理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化也是一個自身利益的問題。貧困滋生不穩定、疾病、對共同資源和環境的破壞。貧困可以導致社會分裂,可能成為那些蓄意破壞者的溫床,導致移民危及生命安全。
全球化也對中等收入國家的數十億人民帶來了收益不平衡,這些國家的人民自冷戰結束以來已開始攀登發展的階梯。在許多國家,社會緊張正在削弱政治凝聚力。中等收入國家擁有世界森林面積的60%,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和產生排放量最大的發達國家一起,這些國家將是制定氣候變化全球方案的關鍵。這些中等收入國家需要繼續增長,推動具有包容性的發展,采取有利于可持續繁榮的環境政策。
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擴大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在這個不斷演變的全球體系中,他們的位置在哪里?這不僅僅是一個大型發展中國家怎樣與發達國家互動的問題,也是一個與世界上最貧困國家和小國互動的問題。在一個各國政府都認識到有必要更有效地將這些國家納入外交和政治安全體系的時刻,世行集團卻撤出中等收入國家的工作,這確實會具有諷刺意味:為什么不把它們也納入多邊經濟體系作為合作伙伴呢?
兩年前,我提出中國在其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成為一個國際體系中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化,這當然對于其他國家也是一個挑戰。在負起責任的同時,也應該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代表權。我們需要通過世行集團的工作和員工隊伍推進加強發展中國家參與的議程。
發達國家同樣也面臨著全球化的機遇與負擔。人們對匯率憂心忡忡,盡管年輕一代的許多人在適應時表現出令人驚異的靈活性。
發達國家公眾的常識引導他們認識到,尋求孤立是沒有成功可言的。共同的體面生活-以及自身利益-驅使他們承認相互依存性,即使他們還在辯論怎樣應對為上策。
與這些全球性挑戰的規模相比,世界銀行集團只是一個謙卑的機構。但是,與多邊合作伙伴-聯合國及其專業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貿易組織、區域性開發銀行等-一起,世界銀行集團需要在推進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多邊機構飽受打擊和詬病。它們需要將協商與卓有成效的成果相結合。它們必須揚長避短。我們必須一起來證明,多邊主義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不僅僅是在會議室和公報中-而且也在鄉村和大量城市,服務于最需要的群體。
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化需要由全球性機構來培育。世界銀行集團擁有雄厚的財力;一支經驗豐富、知識淵博和具有奉獻精神的員工隊伍;召集力;100多個國家的人民;185個成員國。在發揮最佳時,世行集團能夠動員其他資源-公共和私人資源、金融和人力資源-來產生示范效應和乘數效應。在成功時,世界銀行集團是一個市場動力的催化劑,以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式抓住全球化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