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舉三個例子。第一,多年以來,城里小孩子上小學受義務教育,校舍是國家財政撥款解決,教員的工資是財政經費撥付。而多年以來農民的孩子上小學,校舍是農民自己建的,代課教員、民辦教員都是農民自己供給的。第二,改革開放以后,農民進城打工,但是他身上的證件必須齊,如果證件不齊的話,會被遣送回鄉。當時這個情況很普遍。可是城里人,在農村租個房子住,養病也好、畫畫也好、寫作也好,住多長時間也沒有人管你,從來沒說農民把城里人押送回城,因為沒有居留證。第三個例子,“農民工”的提法出現的原因就是城鄉二元體制。上海、天津、東北的沈陽,從清朝末年就建立了現代工廠,第一代工人都是農民,可是一進廠就是工人,就取得了上海戶口,老婆也來了、孩子也來了,就在這里生活了,從來沒有聽說農民工這個說法。為什么改革開放以后出現“農民工”這個詞兒,因為他的身份是農民,他的職業是工人。所以干了20幾年還是農民工,他沒有取得城市的戶口,所以他的孩子就不能在城里上學,城市的社會保障也沒有他的,等等,這就是權利不平衡的表現。承包制是在承認二元體制前提下搞的。今天我們在農業承包制搞了這么多年之后搞林權改革,就要超越農業承包制。我們應該把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和林業改革結合在一起搞。
2008-09-28 09:25:41
剛才講到土地流轉和宅基地置換的問題,如果沒有進城的話,跟農民一樣,用宅基地換成東西出來。宅基地的置換,在試驗區的考察非常有意思。農民要進城了,把宅基地交出來,把地交到縣市政府,政府就把耕地、房子撤掉了,這些地都是原來的農田,土質比較好,農民庭院的土質更好,所以很快變成耕地,耕地的指標就出來了。于是在重慶就采取了土地交易房子,有多少平方米的地變成耕地了,因為宅基地是農民建設用地,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從農村建設用地變成了耕地,同時騰出多少個指標出來,城市擴大建設用地。對縣市來說,指標平衡的的問題需要公開招標。所有這些都在試驗區先行先試。
農民宅基地房子沒有產權,中國農民宅基地房子據估計,高估有20萬億,少估一點15-18萬億,一座房子按照一平方米600塊到1000塊算,20萬億農民沒有房產證是不合理的。城里人自己買房子有房產證,農民自己建二層樓、三層樓沒有房產證,為什么呢?因為在城鄉二元體制下,宅基地不是你的,你怎么可以有房產證呢?這就是不合理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講,20萬億資產是死的,你得用活它,如果把這20萬億資產用活,像農民抵押以后得到錢辦養雞場、養豬場都可以。所以林權制度改革可以結合城鄉二元體制改革。
2008-09-28 09:29:54
五、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和林業產業化。分成縱向和橫向,像林產品加工、運銷等一系列必須走產業化道路。林業產業跟其他行業之間的關系也可以通過企業合作的方式進行。所以,林權制度改革是基礎,沒有林權制度改革就談不到林業產業化,也談不到林業的現代化。
2008-09-28 09:32:45
六、適合國情的林業發展模式。中國林業今后的發展作用,看來是幾種形式并存。國有林場、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股份公司和農民家庭林場并存。因為這些形式都有它的歷史淵源,但是還在進一步探討,國有林場也分幾種,難道都是國家統一經營嗎?比如把工業林、商品林分開,那就是商品林部分也承包給國有林場的職工嗎?再比如在工業林當中,也可以采取承包制的方式,給一定的指標,完成指標又怎么樣?這都需要討論的??傊{動國有林場職工的積極性;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要增加他們的收入,而且讓林業有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個人家庭林場,今后可以長期保存,一切根據農民自愿。因為其中有幾種形式可以擴大,別人出去以后不經營了,你可以出租,也可以進行轉包,同樣個人的家庭林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前途。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放在下一個階段探討。
2008-09-28 09:33:47
我們可以這么設想,林權制度的改革是中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情。正如溫家寶同志所講,林權制度的改革其重大意義不下于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業承包。25億畝林地發展起來,我們下一步就能夠做到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林業的現代化更能保證我們的林業得到更好的保護、更好的發展。謝謝大家!
2008-09-28 09:36:25
接下來有請江西省林業廳廳長劉禮祖作主題發言,他報告的題目是“偉大的變革,成功的世界”。
2008-09-28 09:3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