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東部。推動粵東4市產業錯位發展、一體推進。培育發展石化、能源、電子信息、環保等新興支柱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推動紡織服裝、玩具、陶瓷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臨海臨港工業、海洋經濟、現代農業和特色文化旅游業。積極擴大招商引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加快推進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汕尾加快融入珠三角和汕頭、潮州、揭陽三市集聚融合發展,建設汕潮揭城市群。支持粵東各市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發展對臺經貿合作。辦好第三屆粵東僑博會。
振興發展西部。推進粵西區域功能整合,推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環境保護等一體發展。加快鋼鐵、石化、核電等重大項目建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壯大臨港重化產業集群。推進廣鋼環保搬遷湛江項目和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快交通網絡建設,推進湛江港、茂名港、陽江港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臨港物流等服務業。做大做強現代特色農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業。支持湛江、茂名納入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建設成為通向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重要通道。
深入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轉移工業園上水平。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突出培育主導產業,發展配套產業,推動形成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產業集群。強化產業園區合作共建機制,支持珠三角企業向東西北轉移。大力推進職業技能培訓,開展技工院?!鞍傩7霭倏h”等活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繼續做好對口援建工作。加快對四川汶川和甘肅“三縣一區”災后援建項目進度,力爭9月底前基本完成對口援建任務。積極加強與災區經貿、旅游、勞務等合作。繼續做好援藏援疆和對口幫扶廣西、三峽庫區等工作。
四、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健全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省級政府部門職責關系。全面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切實精簡機構、理順關系、轉變職能、提升效能。繼續支持深圳、陽江和順德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支持深圳、佛山、中山、江門等市開展創新審批方式改革,在省直部門開展優化審批流程、實行網上審批試點。加快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離。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按照“權責一致、重心下移、減少層次”的原則,將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下放給縣一級。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將行政許可權和行政執法權下放給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的中心鎮或特大鎮。轉變縣鎮政府職能,強化縣鎮面向基層和群眾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職責。深化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建立“省??h、市保鎮、縣保村”的隔層財政保障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轉市場,開展農田集約改革。
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注重培植財源,堅持依法征收、應征盡收,提高征管效能,挖掘增收潛力。加大支出結構調整力度,把財力主要用于解決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問題。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激勵型財政機制和省級財政競爭性分配機制,探索建立先富幫后富的橫向轉移制度。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規范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規則和程序,實施項目立項、用地預審、環境評價、規劃許可等事項的并聯審批。加快組建地方金融機構,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地方金融體系。推進建設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開展城市和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試驗。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設置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深化價格改革。加快推行階梯式水價和超計劃、超定額加價等節水價格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機制。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完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推進醫療服務分級定價等改革試點。完善糧食收購價格政策,穩定農資價格。推進路橋、電信收費改革,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用水、用電、用氣、有線電視等壟斷性經營服務收費。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重組,鼓勵優勢國有企業強強聯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或困難企業。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深化產權多元化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推進董事會試點,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改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完善考核和分配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
加強招商引資、招才引技。創造更加開放、更加優化的投資環境,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重點引進龍頭型和基地型外資項目,爭取更多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中央企業、大型民企到我省設立地區總部,引導外資投向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制訂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引進海內外頂尖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來粵創新創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以廣州、深圳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主要載體,積極承接國際軟件外包和商務服務外包。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扶持有條件的加工貿易企業向自主生產、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轉型,支持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
拓展粵港澳臺和泛珠合作。簽署和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深化基礎設施、產業、環保、文化、旅游、教育、司法等重點領域合作。落實CEPA和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政策措施,強化服務業合作。完善粵港、粵澳高層會晤機制,加強粵港澳民間交流。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等重大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深圳前后海地區和深港河套地區開發。落實《橫琴總體發展規劃》,聯合港澳推進橫琴開發建設。積極擴大對臺貿易,組織對臺專項招商引才引技。加強與泛珠兄弟省區交通、經貿、產業等領域的合作,加快出省通道建設,與合作各方共同辦好第六屆泛珠論壇和洽談會。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擴大和提升廣東形象。
全面加強國際合作。面向世界,加強與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和實行零關稅政策的機遇,完善與東盟國家的交流合作機制,積極推進重大活動與項目建設。引導企業到東盟投資發展,加快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建設。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項目等建設。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加工生產、營銷網絡構建、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及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
五、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
把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集中力量辦一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
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以點帶面推進各項民生事業建設,逐步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快建立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績效考評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