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搞好我們的業務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這個本身就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對我們搞這一行的人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你在你本崗位上,你能夠做得最好,你這個就是最大的政治。
——他是一位院士,但在2003年的SARS戰中,他更是一位戰士,勇敢而直言,不諱上不畏權,表現了一位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
把病人送到我這里來-與抗非典英雄鐘南山面對面
2003年04月26日北京晚報
廣東“非典”醫療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今天講述“戰斗”歷程
背景資料
鐘南山,廣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1992年到2002年任廣州醫學院院長,現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4月24日,剛剛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鐘南山,廣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1992年到2002年任廣州醫學院院長,現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4月24日,剛剛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從2002年底開始,鐘南山這個名字就與非典型肺炎聯系在一起。作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專家組組長,他參與會診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將這種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為非典型肺炎,他主持起草了《廣東省非典型肺炎病例臨床診斷標準》,并提倡國內國際協作,共同攻克SARS難關。
作為一名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從接觸第一例非典病例開始,67歲的鐘南山就以一個戰士的形象出現在民眾和媒體面前。今天上午,鐘南山通過央視《面對面》欄目講述自己的“戰斗”歷程。
面對“非典”不必恐懼
“非典”阻擊戰打響以來,鐘南山院士的忙碌讓很多人跟不上他的節奏,為了采訪鐘南山,記者從北京趕到廣州,又從廣州追回北京。最后利用鐘院士在北京工作的間隙,記者才完成了對他的專訪。記者:說到“非典”,現在全國的情況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風聲鶴唳,愈演愈烈了。
鐘南山:我看不完全是這樣。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到醫療衛生部門各方面以及全民都很重視,而且采用了適當的預防措施,在這種情況下,不會重復廣東的趨勢。
記者:那是不是意味著民眾對于這種病的恐懼,還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
鐘南山:我想民眾應該對這個病有一個思想準備,但是我并不同意你所說的恐懼。因為恐懼是來自于一個對疾病的無知。
怪病首次命名“非典”
就在鐘南山接診了第一例“非典”病人并積極為這個非同一般的病例尋找救治方案的時候,廣東省的中山市也出現了相同的病例。1月21日晚上,廣東省衛生廳派出以鐘南山為組長的專家組趕赴中山市,通過對三十幾個病人的會診和搶救,第二天,專家們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調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第一次將這種病命名為“非典型性肺炎”。
記者: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你是什么時候接診第一例非典病人?
鐘南山:第一例“非典”病人去年11月底在佛山被發現,第二、第三例去年12月初是在河源被發現,我接診的是第二例。
記者:能不能回憶一下當時接診河源病人的情況?
鐘南山:當時我對病人進行了一下體查和分析,發現這個病人發燒并不很嚴重,其他的器官沒什么事兒,但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肺很硬,就像塑料,沒有彈性。我們會診以后用了很多抗生素,還是不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懷疑會不會是急性肺損傷,根據這個判斷我們試著用大劑量皮質激素來進行靜脈點滴治療,當時勝算不大,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病人的情況明顯好轉,這使得我們非常驚奇。后來我們發現,陪伴這兩個河源病人來的8個人都感染了,當時就已經感覺到這個病非同一般。主動請纓接收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