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四日電 (記者 王國安)中銀國際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二十四日下午在南京稱,由于此次世界金融危機“去杠桿化”特征已趨于穩定,世界經濟已進入“可預見的衰退”。而中國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將不再會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當天下午召開“名人會”——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南京)研討會,包括吳敬璉在內的多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參加。曹遠征在研討會上做上述表述。
曹遠征說,美國的金融機構已著手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將開始執行“公共私人投資計劃”,剝離“有毒資產”。而經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中東歐金融形勢也趨于穩定,“金融危機”出現第二波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各國政府制訂了“反危機”措施,并開始聯合行動。因此,金融危機“去杠桿化”已趨于穩定,世界經濟由此進入衰退的可預見軌道。
曹遠征認為,二00九年全球經濟可能是負增長,如果是正增長,預計不會超過百分之一,其中歐洲、美國、日本負增長百分之二以上。預計今年底美國經濟會觸底,歐洲和日本在明年中期后可能先后觸底。但觸底并不等于增長,不排除觸底后長期蕭條的可能性。
曹遠征說,國際金融危機是經濟全球化結構調整的產物,而經濟全球化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預示著此次金融危機所引發的衰退不再是傳統經濟周期的循環,世界經濟將不再重現過去高增長低通脹的局面。
由于作為中國重要出口市場的美國的儲蓄率上升,將導致其進口增長率放緩,曹遠征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相應的出口增長率將明顯下降,中國經濟大進大出的時代基本結束。而中國出口的下降,將導致產能的過剩,客觀上要求為出口創造產能的投資相應下降。因此,中國將進入中速增長階段,不再會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不過曹遠征強調,中國經濟與歐美發達經濟有顯著不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仍有發展契機。中國的國家、企業、家庭資產負債表健康;中國以制造業為基礎意味著,經濟泡沫化程度較低,有經濟增長的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意味著仍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仍有經濟增長的空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