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施耐德是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現任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精通英語、法語及中文等多國語言。自1998年起,在柏林自由大學擔任教授,并于2001年成為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社會科學院院長。其主要著作包括《全球競爭———中國的驚人崛起及西方的迷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值得歐盟擔憂嗎?》等。日前,本網記者專訪了桑德施耐德,請他就中國外交、發展和國際地位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桑德施耐德認為,如果中國出現任何問題,直接將受到影響的就是西方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已經不是人們曾經認為的“遠東”國家了。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國采取了比從前更加實用并且有效靈活的方式,比從前變得更加“多邊化”。如何改善國際形象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不過在某些方面,中國的外交政策其實比西方國家更加有效。
“保持穩定是發展關鍵”
記者: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上升得很快,以至于目前國際上就“中國角色”、“中國定位”等問題出現了一些困惑和討論,而主要的西方大國在這方面則表現出了擔憂甚至恐懼,以至于采取提防、防范的姿態。您覺得這種態度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桑德施耐德:多年前,在德國以及歐洲有一種對中國普遍的樂觀狂想,都以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巨大的經濟蛋糕,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但現在人們發現,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市場,還是一個競爭者。的確,中國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等,這對以技術為核心的德國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目前看來,這些問題還將成為西方國家與中國政府之間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不過這個問題我們曾經在日本和韓國也看到過,這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特定階段。我相信,很快中國就能夠開發出更多屬于自己的關鍵的專利技術,并且將其置于法律的保護之下。
記者: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是否也源于對中國不了解?
桑德施耐德:沒錯。很多西方人甚至不能想像中國國土面積之大。在歐洲,如果你乘坐30小時的火車,你就能穿越整個歐洲;而在中國,坐30個小時的火車似乎也不是非常特別的事情。在德國,我們有350萬失業人員,德國媒體總把這作為一個嚴重的話題,而這個數字如果放在中國,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西方人在理解中國的問題時,如嚴重的區域經濟差異等,就存在一定的困難,雖然中國政府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已經做了不少的努力。不過,有一點我非常希望西方人能夠明白:中國發展的成功和失敗其實就只有“一線之隔”,走錯了一步,結果可能就是災難性的,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保持穩定”。如果中國出現任何問題,將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西方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已經不是人們曾經認為的“遠東”國家了。
“改善國際形象是最大挑戰”
記者:隨著中國的經濟發生巨大變化,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在進行調整,在您看來,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邁開改革開放步伐之后,其對外政策發生的最令您印象深刻的顯著變化有哪些?
桑德施耐德: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國采取了比從前更加實用并且有效靈活的方式。中國比從前變得更加“多邊化”,積極參與各項國際事務。當然,因為中國是新崛起的大國,中國本身很可能就是這些問題的一部分。目前,中國還是將重點放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尤其是和鄰國關系上。
記者:您覺得中國在未來幾年最大的外交挑戰是什么?
桑德施耐德: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重要成員,但由于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外交政策,中國與朝鮮、蘇丹、還有現在的緬甸的關系,往往會被西方解讀成與“獨裁者共舞”。此外,中國還有自己發展中的問題。今年的奧運會,將會有大批的外國記者來到中國,而他們很可能會作出一些關于中國的負面報道,因為“壞消息才是好消息”。所以如何改善國際形象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記者:中國的外交活動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消解和弱化西方對中國的困惑和擔憂?還是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桑德施耐德:恰當的外交活動當然會有積極的效果。比如中國在改善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局勢問題上的姿態,在朝核六方會談上的表現,以及督促緬甸軍政府更加合作和開放的努力,這些外交行為在西方世界看來都是非?!胺e極”的信號,有助于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不過,國際社會通過不同的方式解讀一個國家也是正常的。然而我所關心的是,人們總會將目光轉向極端,而事實往往存在于兩者之間。
“要讓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國”
記者:中國盡管經濟發展迅速,但仍然將自己定位為發展中國家,最多是發展中的大國,有人認為中國外交的一大挑戰是如何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或者代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協調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并謀求自己的正當利益。您怎么認為?
桑德施耐德: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個概念我們可以討論。如果考慮到中國落后的農村和人均GDP,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你如果看到沿海地區的繁榮和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國又具備發達國家的特點。如果中國沒有出現政治風波或者經濟危機,那么中國在未來10到15年成為發達國家是可以預見的。不過目前看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已經將中國看作一個可以維護自己政治、經濟利益的國家。從這一點來說,不是貧窮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可以做到的,但中國能夠做到。
記者:這幾年中國的軟實力建設引起了眾多的關注,您覺得中國的軟實力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抵消中國“硬實力”增長帶來的所謂“擔憂”的緩沖體?
桑德施耐德:是的。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擴大中文以及中國文化的影響。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中國在處理全球問題上所作的外交努力等,都屬于構建軟實力的方式。只有讓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國,才能消除西方的擔憂和恐懼。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