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再警惕,防止宏觀經濟硬著陸。貨幣政策從緊的含義正在于此。
1月16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信息,決定從2008年1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達到15%的歷史新高。每月25號定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特殊窗口期,投資者對此有些麻木,與股市的關系已經不大。
只有把老生常彈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與國際國內的金融形勢聯到一起,才能看出其中的意味。
中國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消息發布之前,花旗集團周二早間宣布,即將公布裁員計劃,并將因此在第四財季承擔5.39億美元開支。此前花旗集團宣布第四財季虧損98.3億美元,是該公司1998年以來的首個財季虧損。同時花旗集團還獲得了超過120億美元投資。金融行業巨頭美林公司(MerrilLynch&Co.)(MER)股價下跌了5.3%。這家公司宣布,已從一些投資者獲得了66億美元投資,其中3個投資者來自中東和亞洲地區。
華爾街的衰落是對美聯儲與美國財政部的嚴重“逼宮”,美國的大幅降息與減稅政策恐怕已經在決策者的案頭。美聯儲降息之所以無法推動美國經濟繼續走強,主要是降息政策已經使民眾產生了相反的預期,耶魯大學的投資行為學教授羅伯特-希勒認為,“2001年1月3日,美聯儲開始一系列降息,當天納斯達克股價指數暴漲14%。可美聯儲繼續大幅調低利率,納斯達克指數卻在當年整體性大挫22%,因為市場認為美聯儲這么做是出于泡沫無法自我維系了”。以此推論,美聯儲繼續降息也挽救不了華爾街,因為民眾已經產生了經濟與金融衰退的預期。而12月份零售銷售降幅大大超出預期,使得投資人對美國金融業和整體經濟的前景愈加擔憂。
受累美國經濟,全球股市從總體趨勢上看一路下行,周二周三美國股市重挫,歐洲與亞太股市同步下行,現在終于影響到中國市場。寰球同此涼熱的時代已經發端。
但美國絕不會獨自承擔次貸苦果,除了金融機構向中東與亞洲融資之外,以疲軟美元降低外債、倒逼新興市場匯率升值,開放金融市場也是題中必有之義。而尋找安全港的國際資金也會同時成為投資市場主線,中國下一撥的主要資金必定來自海外。
正是意識到惡性通脹對于市場的消極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緊縮,政府從物價控制、信貸控制等各個方面嚴厲約束經濟過熱與結構性通脹風險向全局蔓延。一旦產生惡性通脹預期,股市將會急速下挫,實體經濟陷入停滯,貨幣市場化、產業升級等緊要改革會拖到不可知的未來。事實上,對于通脹的風險已經使政府踩下了能源定價體制改革的急剎車。從最近的一系列舉措我們很容易看到,調控手段之爭已經毫無意義,只要能夠發揮降溫與防熱的作用,政府就會采用拿來主義,為我所用。
所謂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為了抑制一季度貸款增長的說法未免鼠目寸光,如今的緊縮是為了應對國際經濟在美元泡沫外殼下的嚴重緊縮。
由于利率升高對于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由于中美利差縮小與對熱錢的擔憂,央行加息與繼續擴大央票規模的可能性不大,而只能在信貸額度、準備金率等數量工具方面進行騰挪。可以這么說,只要投資者與企業、銀行能夠承受,政府會不斷動用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甚至一次上調1個百分點,直到市場無法承受為止。這是一個測壓的過程,政府通過信貸緊縮測量市場的底線。
一條金融傳染鏈條非常清晰:華爾街逼宮美聯儲,美國逼宮新興市場國家,而中國等國只能在內部實行緊縮政策,以防感染美元艾滋病染上沉疴。
雖然對于政府的嚴厲調控能夠抱持同情之理解,但應該提醒的是,決策者不要高估市場的承受力和抗病能力,事實上,如此嚴厲的緊縮政策只能是臨時政策,是病篤下重藥,而不是長治之方。美元貶值趨勢不會變,縮水的美元將大舉進軍中國等新興市場,而中國的回應只能是以縮水的美元購買實物資產與金融資產,不然就會面臨無休止的匯率壓力,或者把外匯儲備窖藏起來。這是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嚴峻現實,現在從理論上探討是否需要升值,就像探討是否需要控制物價一樣,沒有意義。(葉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