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宏觀調控政策何去何從? 或更倚重貨幣政策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03 日 |
|
明年3月之前,宏觀調控將主要依賴于貨幣政策和行政調節,而又較易執行的貨幣政策手段可能比以往更受倚重
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5%,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貿易順差持續增長,但對GDP增長的貢獻有所減弱。明年3月前,宏觀調控將更多地依賴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行政手段。
我們預期在2007年四季度很可能還會加息。持續上升的利潤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將使投資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保持強勁,而外需可能放緩。我們認為居民消費物價(CPI)漲幅可能已見頂,并預測2007年的年價格增幅達到4.5%;而在2008年CPI將達4%。
中國經濟仍然強勁
第三季度GDP比上年增長11.5%,與上半年的增速持平。9月工業生產再次加速,繼8月增長17.5%后,比上年同期增長18.9%。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FAI)比上年增長25.4%,相比二季度27%的增幅有所減弱,但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三季度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8%,顯示消費增長旺盛,但其增幅還是低于投資和GDP的總體增長。
三季度的貿易順差同比增長了50%,達730億美元,但其對于GDP增長的貢獻與二季度相比估計有所下降,因為二季度貿易順差增長更快。三季度出口稍有減緩,同比增長26.2%,這很可能是源于諸如7月起實施的取消出口退稅政策等調控手段的影響。對美國的出口第三季度增長12.4%,是2001年年底以來最慢的;但是得益于人民幣對歐元走弱,對歐盟的出口迅猛增長。
第三季度的數字表明,在今年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后,中國經濟仍在以同樣的方式持續增長,而令政府擔心的一些主要問題依然存在。正如10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的,目前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的迅速增長,以及消費物價和房價的上升和居高不下。另外,持續的貿易順差和迅速增長的外匯儲備(9月底達14340億美元)不僅會產生更多流動性,而且易使中國的人民幣政策遭受外界指摘。
貨幣政策主導宏觀調控
在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指出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和政策的方向,強調了要讓經濟發展更平衡、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社會福利,以及降低經濟增長對資源和環境影響。在明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上,這些政策方向將可能會通過一些具體的結構政策或宏觀經濟政策手段體現出來,包括逐步提高資源、能源價格,財稅政策的改革和國企分紅政策。
從現在起到明年3月人大召開前,宏觀經濟調控將主要依賴于貨幣政策和行政調節手段。3月前,經濟政策大動的可能性非常小。在這期間現行行政措施的有效性有待檢驗。一些地方政府的新晉領導者可能有強烈的意愿大力推進投資和經濟快速增長,因而人大前,新的項目投資可能反彈。這意味著最看得見、又較易執行的貨幣政策手段可能比以往更受倚重。
我們認為四季度加息幾成定數。再往前看,在2008年夏季之前可能另有一至兩次加息,除非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或者中國的CPI通脹出乎意料地大幅下降。同時,我們還預期會見到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特別國債和央行票據等吸收流動性的措施。中國人民銀行也會加強其“窗口指導”以便控制貸款增長;并可能運用更多監管和控制措施,包括進一步提高房地產開發和住房貸款的標準。
我們認為人民幣在未來幾個月中將加速升值,但中國的匯率政策不會有變。任何新的經濟政策——例如匯率的重大變動——在明年3月新一屆國務院領導確立之前都不太可能出臺。而不斷增強的外部壓力也不太可能對中國的匯率政策產生影響,尤其當壓力看來是政治因素引發的時候。
我們認為,一次大幅重估或人民幣急劇升值的可能性都非常小。然而,面對外匯持續大規模的流入和不斷增加的對沖需求,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停滯近一個月之后,人民幣近幾天已經開始加速升值,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們預測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在年底達到7.3。另外,央行可能會要求商業銀行持有更多外匯,并鼓勵更多的資本流出(例如以QDII的形式),以減輕外匯儲備增加的速度和對沖流動性的需要。
為控制投資的增長和住房價格,政府很可能出臺更多行政手段并且更加嚴格地執行土地和投資方面的法規。不過,如前文闡釋,這些措施的執行力度可能依各地區、省份不同。
經濟前景
經濟增長將繼續由投資拉動,而投資會繼續由迅速增長的利潤和信貸、以及地方政府強大推動力來支撐。公司利潤的增長也得益于激增的投資收益,而不斷產生的流動將支撐信貸增長。
我們預期2007年GDP增長將達11.4%,而在2008年略減緩至10.5%。增長的放緩預期來自外需的減速。估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間美國經濟的減速——尤其是美國消費增長的減速,很可能對中國的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但是程度可能不大。另外,對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問題的擔心可能使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有所增長,并為中國的外部需求增加了不確定性。然而,我們預計其負面影響對于中國總體的經濟增長還比較有限。
我們認為CPI通脹會很快達見頂,而且不認為通脹近期有失控的風險。到目前為止,消費者物價上漲住要是由食品價格的猛漲帶動的,這與國際食品價格的上漲以及一些季節性或一次性的因素有很大關系,而并非源于總需求過剩。隨著一些短期因素的影響逐漸消退,同時食品的供給受到補貼和高價的刺激逐步回升,我們認為食品價格將趨穩并開始緩和。提高利率等貨幣緊縮政策,對降低食品價格沒有什么效果,但對于管理通脹預期、防止通脹擴散到其它部門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認為食品之外的通脹壓力可能在加大,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并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持續的流動性過剩和負利率以及激增的資產價格都加大了全面通脹的風險。從長期來看,我們認為隨著對資源、能源價格的調整,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將發生結構性的價格上漲。然而,政策性的價格調整可能是逐步實施的。我們預期2007年的平均通脹率為4.5%,而2008年為4%。中國通脹持續溫和的最基本的因素仍然是今后幾年中生產力增長將繼續超過工資增長的速度。 (汪濤 作者為美國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與策略主管) |
來源: 財經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