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四次加息、提高印花稅、調減利息稅、發行特別國債……中國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從過去單純運用貨幣政策,轉向更加注重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貨幣政策頻頻出臺
當前,由于國際收支持續呈現“雙順差”,銀行資金充裕、放貸沖動較強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流動性過剩問題已影響到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為此,央行頻繁動用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票據等貨幣政策工具。
8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2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央行繼3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三度加息后,今年以來第四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如今,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提高到3.6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提高到7.02%。
在存款準備金率方面,央行從1月15日起到7月30日更是連續六度出手,從9%調整到12%。
此外,央行于今年1月底重啟3年期央行票據,適時延長央行票據期限,央行票據發行力度進一步加大。
財政政策逐漸發力
在貨幣政策頻頻亮相的同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緊密配合的跡象愈來愈明顯。
7月20日國務院決定將利息稅率由20%調減到5%,同時人民銀行宣布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的基準利率。減稅、加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手,打出了“二率”齊動的調控組合拳。
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副司長劉慧蘭認為,調減利息稅和加息兩項政策同時出臺體現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對于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對調節和穩定通貨膨脹的預期,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非常重要。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批準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議案后,8月29日財政部宣布發行第一期特別國債6000億元。
對此,財政部表示,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有利于抑制貨幣流動性,緩解人民銀行對沖壓力,有利于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改善宏觀調控。
此前,提高印花稅、調整出口退稅、提高資源稅等財政政策已登臺亮相。
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拳”確保中國經濟“又好又快”
當前,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已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1.9%,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6%,這兩個數字均創近10年來的新高。而央行7月份的金融數據表明,貨幣供應量依然在高位運行。
針對這種形勢,央行及時靈活動用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進行金融調控,以緊縮銀行體系流動性,調節和穩定通貨膨脹預期,維護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同時,國家加大了財政政策對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旨在緩解貿易順差、抑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促進資源節約等財稅措施。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作為國家宏觀調控兩大政策工具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有所長。貨幣政策主要針對總量調控,財政政策可以通過政策的差別設計,實現對經濟結構的調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組合拳”將確保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7月研究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取向和措施時指出,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適度從緊,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等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