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確保工業經濟持續增長
進一步明確優勢產業的發展重點。圍繞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以煤化工為主攻方向,發展壯大能源化工產業。穩步擴大煤、油、氣、鹽的產能,加快推進能源資源深度轉化。依托延長石油、長慶油田、陜西煤化等骨干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轉化項目。推動神華陶氏榆林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加快建設,繼續推進兗礦100萬噸煤間接液化、延安100萬噸乙烯等一批重大轉化項目。以在關中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為契機,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數控機床、輸配電設備、冶金煤炭重型裝備、石油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通信設備等優勢行業,從整體上提升我省裝備制造業水平。加快實施大飛機、西電公司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產業化、漢川機床新基地、陜汽30萬輛微型車、渭南中聯重科工程機械、銅川航汽鋁材工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以電子信息、生物產業、新材料等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半導體功率器件、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設計及專用芯片、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與通信、高性能有色金屬材料等專項,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品和知名品牌,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進一步做大做強建筑業,增強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能力。
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是依托“13115”科技創新工程,支持150個大中型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合作,采取政府招標形式對重大技術創新課題予以資金支持。制定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集成利用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我省科技教育資源的整體優勢,年內完成省科技資源中心主體工程建設。二是以產業新型化和產品高端化為目標,實施100個重大技改項目,全面提升有色、冶金、醫藥、食品、電子、紡織、建筑等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三是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的6個工業專項工程,將信息技術融入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
加快園區化、集群化發展步伐。圍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重點園區為載體,實施工業強省十大工程和軍民結合“雙百工程”,發展大企業大集團。支持西安高新區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園區,鼓勵其他開發區和產業基地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體制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承載功能。推進21個產業集群成長壯大,重點發展航空、輸變電等6大集群和60戶龍頭企業。
(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圍繞核心是技術創新、關鍵在擴大應用的要求發展新能源產業。重點扶持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按照2015年形成4200億元銷售額的目標,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引進國際高端研發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支持有關院所和企業開展前沿技術的研發。抓緊建設西安半導體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及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產品國家級質檢中心,加快實施咸陽天宏、商洛比亞迪、省電子集團太陽能光伏等12個項目。以陜北和渭北為重點實施金太陽工程,推進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用三年時間發展50個兆瓦級光伏發電項目,將我省建成硅材料、半導體照明器件和太陽能電池生產的重要基地。同時積極發展風電、水電、核電和生物質能。
制定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支持措施,積極培育環保產業。圍繞大型環保節能裝備、資源綜合利用、新型潔凈產品三大領域,打造關中污水處理設備及節能裝備制造、陜北煤化工廢氣處理及能量回收設備制造、陜南礦產廢渣綜合利用設備研發制造三大基地,建設十大環保產業園區,構建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服務業兩大產業鏈,使全省環保產業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30%左右。
繼續壯大以文化、旅游、物流、會展、金融等產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步伐,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的作用,著力打造曲江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文藝路演藝一條街等重點板塊,在西安建設全國重要的文物復制品交易市場、中西部最大的影視制作中心和書畫藝術交易中心,切實解決文化企業不大不強、文化產品不多不精的問題。以彰顯“人文陜西、山水秦嶺”品牌為目標,完善規劃、優化環境、搞好促銷,充分發揮市場和市縣兩個積極性,加大旅游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促進關中人文游、陜南山水游和延安紅色旅游加快發展,今年著重推進大秦嶺旅游、溫泉旅游和提升農家樂水準。抓住西安被列入國家21個物流節點城市的機遇,按照大市場、大物流、大交通的要求,發展一批立足陜西、輻射周邊的大型專業化交易市場,加快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產業園和寶雞陳倉物流園區等五大重點物流園區建設進度,確保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保稅物流中心上半年投入運營,支持西安華南城等大型物流項目建設。繼續搞好西安金融商務區建設,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來陜設立總分支機構,加快地方尤其是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盡快使金融業成為我省的強勢產業。支持西安高新區等園區建設服務外包基地,促進服務外包和創意產業發展。
(三)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勁增勢
按照轉交發展方式的要求,在確保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優化投資結構,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提高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的投入比重,增加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投入,新興產業、農業和民生方面的投入都要超過去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8500億元,增長30%左右。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增長17%以上,新興產業增長35%以上,農村和民生方面分別增長38%和32%以上,城鎮建設增長31%以上。
今年安排省級重點項目423個,其中續建項目185個,新開工項目50個,前期項目188個。繼續把基礎設施作為項目建設的重點,進一步解決交通和水資源的瓶頸制約。投資380億元,建設十天高速陜西段、黃陵至延安等22條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400公里以上,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加快建設西寶、西漢蓉客運專線、西安北客站等15個鐵路項目,鄭西客運專線正式營運,建成太中銀鐵路等項目,完成建設里程近1000公里。基本完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主體工程框架,加快建設延安、漢中機場,爭取完成安康機場選址及立項等前期工作。力爭引漢濟渭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加快榆林王圪堵水庫、延安南溝水庫、咸陽亭口水庫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設進度。加快推進750千伏及特高壓電網建設,擴大電力外送通道。同時,圍繞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12個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即將制定的“十二五”規劃,策劃論證一批重大項目,確保后續項目建設和投資長期穩定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