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2008年,我國發生了雨雪冰凍和汶川地震兩場突如其來的特大自然災害,經歷了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急劇動蕩的巨大沖擊,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明顯加大。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擴大國內需求的十項措施,陸續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把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振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加強社會保障結合起來,把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結合起來,把克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把拉動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應對危機。
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雖然有所放緩,但總體上仍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0.1萬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上年低4個百分點。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別增長10.6%、10.1%、9%和6.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9%,漲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295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28億美元。
(一)國外需求急劇萎縮,但消費和投資保持較快增長,貿易順差繼續擴大
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國內市場銷售仍保持較快增長,消費需求旺盛。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78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增幅比上年低3.8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76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增幅比上年低1.5個百分點。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增速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上漲20.6%、22.2%、23.2%和20.6%,季度間保持平穩。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2萬億元,增長25.5%,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5.2%,增幅比上年回落4.9個百分點。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增長24.6%,上半年增長26.3%,前三季度增長27%,全年增長25.5%,其中第四季度增速比前三季度明顯減慢。
進出口貿易增速下滑,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下降。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6萬億美元,增長17.8%,增速比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萬億美元,增長17.2%,增速比上年回落8.5個百分點;進口1.1萬億美元,增長18.5%,增速比上年低2.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貿易順差2955億美元,增長12.5%,增速比上年回落35.5個百分點,比上年增加328億美元。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1%,同比下降10.7個百分點。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出口分別增長21.4%、22.4%、22.9%和4.3%,進口分別增長28.6%、32.6%、26%和-8.8%,貿易順差逐季擴大。
專欄 2:正確處理儲蓄和消費的關系
正確處理儲蓄和消費的關系,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消費增長對于經濟增長具有平穩、可持續的拉動作用,但消費增長需要一定規模的儲蓄作為支撐,在儲蓄不足情況下過度消費,必然損害經濟的健康運行。此次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關經濟體長期低儲蓄高消費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我們必須從中認真吸取教訓。相對有關經濟體,我國存在高儲蓄和消費不足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最終消費率總體呈逐漸下降的態勢,投資率從1992年的36.6%逐步提高到2008年的43.5%,消費率則從1992年的62.4%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48.6%,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資、出口比重過高,消費比重偏低,同樣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未來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將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以及貿易部門的投資。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拉動經濟增長必須通過增加投資或消費。由于投資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會增大資源環境的壓力,引起居民之間和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部分行業還會出現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容易導致經濟增長大起大落,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因此,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格局。
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收入水平增長低于經濟增長是我國消費率低和儲蓄率高的主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總體低于經濟增長,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低于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低于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從我國國民可支配收入構成的變化看,企業和政府部門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總體占比呈上升趨勢,住戶部門收入占比總體呈下降趨勢。住戶部門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比重自1999年以來呈逐年下降趨勢,截止2007年,居民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為57.0%,比1992年下降1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于社會保障狀況不理想等因素,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56,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71,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高于城鎮居民,且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總體高于高收入組。
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真正和持久的拉動力量,我們需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努力消除制約消費的制度和政策障礙,逐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短期內可首先考慮針對農村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和城鎮低收入戶的消費鼓勵措施,如增加補貼提高收入、擴大消費信貸等,對消費產生直接拉動作用;中期來看,提高城鎮中等收入居民消費應是鼓勵消費政策的著力點;長期來看,改善社會保障狀況以及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促進消費增長的根本之路。
(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生產增長放緩
2008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萬億元,增長5.5%,增速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6萬億元,增長9.3%,增速比上年回落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萬億元,增長9.5%,增速比上年回落4.3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糧食連續第五年增產。200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3億噸,比上年增產2690萬噸,增長5.4%。肉類產量繼續增加,全年肉類總產量7250萬噸以上,增長5.9%。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同比上漲14.1%,漲幅比上年減少4.4個百分點,低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20.3%的上漲幅度,農民增收壓力加大。
工業生產增長放緩,企業利潤增速回落。受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全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增幅較上年低5.6個百分點,分季度看,各季度分別增長16.4%、15.9%、12.9%和6.4%。受全球經濟下滑、存貨增加等因素影響,企業利潤增長趨緩。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萬億元,增長4.9%,增速比上年低31.8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景氣調查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企業總體經營景氣指數為12.7%,比上年同期低21.5個百分點。
專欄 3:工業企業存貨調整與經濟周期波動分析
在市場經濟中,存貨變化具有顯著的順周期特征。經濟上行階段,社會需求旺盛,原材料和制成品價格也持續上漲,因此,生產企業整體存貨水平會顯著增加;反之,經濟下行階段,存貨水平也會減少。企業的存貨調整有可能會加劇經濟和價格的波動,降低生產和進口速度,導致周期轉換時的產出波動強于真實需求波動。
在經濟景氣由上行階段向下行階段轉換的過程中,存貨會經歷從積累到清理的劇烈調整。2006年下半年起,國內外總需求持續旺盛,原材料和半成品價格快速攀升,很多企業進行了大量的存貨積累,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的5000戶企業存貨余額增加了58%;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經濟形勢出現逆轉,工業企業需要消化前期過高的存貨水平,開始了劇烈的存貨調整,9月份5000戶企業存貨投資(期末和期初存貨價值的差額)比上月大幅減少638億元,至11月份存貨投資已轉為-448億元。在本輪存貨周期中,受原材料價格暴漲暴跌影響,原材料存貨的調整尤為劇烈,9-11月份5000戶企業原材料存貨余額減少255億元,占同期存貨減少額的55%。在當前存貨特別是原材料存貨調整過程中,生產企業大幅減少了原材料采購,導致進口和上游工業生產大幅下滑,也加劇了部分生產資料價格的跌勢:一是進口增速大幅下滑;二是上游生產企業被動增加了產成品存貨,導致上游生產企業大幅壓縮生產;三是進一步打壓了原材料價格,加速了PPI指數回落。生產企業大幅減少了原材料采購,壓縮了原材料需求,甚至可能直接拋售原材料存貨,加劇了上游生產資料價格下跌。
存貨投資占GDP的比重雖然較小,但卻是加劇宏觀經濟波動的重要因素,這在衰退期尤為如此。在本輪周期轉換導致的存貨調整中,由于伴隨國際大宗原材料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使得存貨特別是原材料存貨的調整比以往更為劇烈,對上游企業生產和相關產品價格的影響更為顯著。隨著存貨調整過程的逐步結束和企業各種項目的開工備貨,生產資料價格將逐漸穩定,工業生產也將逐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