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5
公共交通如何改善?
單雙號限行最重要的配套環節就是公共交通,在發展公共交通和改善管理方式的問題上,專家和市民針對北京市的交通現狀,提出了不少具體的意見。
穆卿
“快速公交可以更快”
北京奧運前剛開通兩條快速公交,安立路和朝陽路。國外的快速公交是完全封閉的,可北京這兩條路很多路段都是混行的,該堵的還堵,沒有達到快速出行的目的。
李皓
“增加輕軌降低成本”
有軌交通不應僅限于地鐵,地鐵的造價非常高。歐洲很多地鐵在地面跑,就像前門的“鐺鐺車”,兩根軌道,成本很低,速度很快,運載量也大,上下車也很方便,北京可以考慮多建這樣的輕軌。
姚中秋
“規劃滿足未來30年需要”
城市的建設和規劃要保證20年、30年可以基本上滿足需要,現在由于受行政主導,規劃變化過于頻繁,換一個領導就換一套規劃,但這些規劃之間缺乏統一和銜接。所以,從做公共政府角度考慮,要有一個機制,保證決策不受政治和行政調整的影響。
李瑞敏
“地鐵覆蓋有待擴大”
現在北京坐地鐵的人少,很大一個問題是覆蓋面太小。北京現在只有200多公里的地鐵,而倫敦有1200公里,北京地鐵沒辦法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另外,目前的城市規劃,更多的從土地利用角度考慮,交通部門往往沒有話語權。
話題 6
國外經驗如何借鑒?
論壇上,專家和市民不時會拿北京和國外城市對比,就緩解擁堵方面,國家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一些具體事例為我們解決北京交通問題提供了思路。
唐鈞
“香港一大學僅10輛公車”
香港公車極少,此前在香港理工大學學習時,他得知該校只有10輛公車,其中六輛是小面包車,專為來訪的團體準備。而在北京,可能一個處長、局長,就有一輛車,所以要學香港減少公車。
蔡定劍
“歐洲火車頭扎進候車室”
城市交通一定要考慮各種人的需求,不光是要考慮開車的,還要考慮行人。歐洲很多城市市中心道路比較窄,很多路口可以過馬路。
北京現在只考慮開車人的需求,譬如道路中間設欄桿隔離,騎車的人過馬路很費事,這造成人讓車現象很普遍。歐洲不少城市的火車站車頭直接扎到候車室,我們的火車站,旅客經常要扛著大包小包,下通道、翻天橋。另外我們很多火車站,包括北京站,不讓出租車停進去,這是最需要出租車銜接的地方,卻不讓進去。
要解決問題,很重要的就是設計規劃應該有公眾參與,“如果一條路到我家附近,因為我是利益相關者,所以需要聽取我的意見。”他認為,解決城市的人文化問題,需要有公眾參與的制度。
穆卿
“交通規劃公眾參與”
他贊同唐鈞的觀點。地鐵5號線在天通苑增加了一個站,就是當地居民呼吁的結果,這條線路規劃很早,沒有考慮之后增加這么多居民。事實證明,這個站是非常必要的,現在5號線成了天通苑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