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楊東平
如何保證改革的公平?
本報記者:對于高考改革步子的快慢問題,是不是一直有些爭議,教育部門的態度如何?
楊:從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看,他們更為穩健一些,總是強調高考改革的復雜性和難度,牽一發而動全身,眾口難調,每一項具體的改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的態度在我看來過于謹慎,有不同的聲音是自然的,因為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利益。但是不能因為有不同聲音就停滯不前,可以通過公開討論,征集方案,通過改革在前進過程中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止步不前。
本報記者:這次推出的這個改革基本方案,是否是一個制度設計方面的嘗試?
楊:大家對高考附加的東西太多了,高考本來就是個單一的制度,全社會重視的程度越高,其所附加的東西越多,青少年和家長的壓力就越大,呼吁改革就是要恢復它的本身,它就是一個學校的選拔制度。現在,高考的供求關系已經非常寬松,如果我們的制度設計比較好,可以進一步降低一次性高考給人們的陰影,如果有更多的機會,就會改善一考定終身的情況,確實需要一定的制度來淡化它的社會效應。
本報記者:在您的方案中有很多改革制度,涉及到許多人為的因素,這樣的改革會讓許多人產生擔心,如何能夠保證改革的公平?
楊:公平是高考第一位的價值,還有其他的價值,比如,增強選拔的有效性,一個選拔尺度可以適用不同的人才。公平的選拔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人際關系的介入,這樣容易出現不公平的情況,我們的改革方案中還有許多不涉及人際關系介入的。
大家對公平最擔心的可能是綜合素質評價、自主評價、免試招生等等,但是改革方案中還有一些和這些無關,而且更容易實行。
比如,考試科目的改革,我們設計把試卷從兩套改為多套,它的針對性更強,這樣也可以解放很多人,實際上還是有很多非常便捷有效的措施可以做,綜合評價那些可以稍后進行。
素質評價是我們的目標模式,毫無疑問也是理想模式,但要在中國實現素質評價非常困難。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我們主要能做的還是積累經驗,尤其是通過中考積累這方面經驗。
我個人認為這是所有高考改革中最后才加以考慮的一項。在中國現有的道德環境下,簡單施行素質評價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但作為理想狀態而言,素質評價顯然又是合理的。要具體落實到操作層面,就要等到中國誠信環境、道德環境非常完善的時候,需要多少年誰也不知道,這也是改革最難的部分。
本報記者:現在還處于改革醞釀階段?
楊:這些年來,我們也在進行零碎的調整和改善,但是并沒有提出一個整體的改革方案,或者缺乏一個清晰的目標模式,但我們認為對于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應該有一個目標模式,我們不要求一天達到,可以用10年、15年進行,但是有和沒有是不一樣的,有了這個目標我們就知道一步步去接近目標,但是如果沒有,那就是有了就改,沒有了不想改。
本報記者:中國的改革模式您覺得可能會是什么樣的模式?
楊:我們的方案里提到了這個目標模式,這個目標,我想所有的人,包括官方的和民間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所見略同,那就是美國的模式,就是統一的學習能力考試加上高考自主招生,因為中國那么大的人口基數,那么多考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化考試是不可取的,高考可以選擇,就像美國高校,要求某一個統一的考試達到某一個程度就夠了,有的學科有特別要求的可以增加考試的門類,各個學校可以提出不同的考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