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加價的嗎? 1232元第一次,1232元第二次,1232元最后一次,成交!”拍賣師汪倩瑜無奈地落下了手中的拍賣槌,這一價格僅比拍賣底價——1230元/平方米高出2元。
盡管她自始至終都在極力調動會場內的競拍氣氛,也在宣布“成交”前把三次叫價的語調拉得很長,但還是沒能改變沈陽市PH08-025地塊被低價拍出的命運。
5月20日上午10時,這場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在沈陽市土地交易市場舉行,對于遼寧華安拍賣有限公司的注冊拍賣師汪倩瑜來說,這是一場相當“輕松”的拍賣會,因為整個拍賣會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不到20分鐘。
但這也是一場“失敗”的拍賣會,面對僅有的8家參與競拍的競買人,5個拍賣標的均以比底價略高有限的價格拍出,每個拍賣標的加價最多不超過三次,任憑拍賣師用盡渾身解數,但氣氛始終沒有一點熱度。
而在去年,這里的景象完全不同。
“去年的土地拍賣會,最多時一個地塊要加價十幾輪才能分出勝負。”拍賣師汪倩瑜說,自從今年年初以來,國有土地拍賣在沈陽一下子冷落下來,不但拍賣會的場次大幅減少,參與競拍者的熱情也在迅速降溫——競拍者人數從最開始的坐滿拍賣廳,到現在一般只有一兩排。
無人問津,土地拍賣一再延期
“上次發布拍賣公告后沒有人報名參加競拍,自動流拍了,所以我們重新進行了一些調整,準備在延期后再拍一次。”5月14日下午,沈陽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下稱“沈陽市國土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的工作人員王盛,向少有的一位致電咨詢者解釋轄區內兩塊國有土地一再延期拍賣的原因。
其中的一個地塊(編號為JK2008-26)原定于當天上午進行公開拍賣。但就在拍賣前一周的5月6日,沈陽市國土局發布公告,宣布這塊土地的拍賣將延期至5月20日進行。一同延期的另一地塊(編號為JK2008-01)原定拍賣時間為4月22日,比前一地塊更早。
王盛說,盡管這次拍賣的時間比原定時間延期了一周,但直到5月14日下午,仍然沒有一家開發商報名參與競拍。
“臨陣”延期拍賣的還不止這一例。5月7日,沈陽市國土局沈北分局發布公告,宣布原定于5月16日拍賣的宗地編號分別為沈北2008-001號、沈北2008-002號、PH08-025、PH08-026、PH08-002、PH07-059和PH07-060號的7塊地塊,延期至5月20日在沈陽市土地交易市場公開拍賣。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在此之前,還有一些沈陽市內公開掛牌出讓使用權的國有土地被延期拍賣。
不過,直到5月20日拍賣會當天,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JK2008-01號地塊和沈陽沈北新區PHPH08-002、PH07-059及PH07-060號等三塊國有土地,仍然沒能順利“走”上拍賣席,其原因相關部門并未公布。
據業內人士估計,從編號來看,這幾塊土地開始掛牌轉讓的時間要更早一些,很有可能是已經經過多次延期拍賣都無人問津的“沉積”土地,這次拍賣前仍無人報名競拍,所以有關部門不得不再次被動地將其保留。
沈陽樓市4月“雙降”
時間倒退回半年前,汪倩瑜和王盛都遠沒有現在這樣“清閑”。
“我去年每個月要主持好幾場拍賣會,最多時一周就有兩三場,其中大部分都是關于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的,用‘火爆’都遠遠無法形容當時的拍賣場景。”作為所在拍賣行的“主力拍賣師”之一,汪倩瑜在那段時間里曾經忙得不可開交。
但是進入今年,她的工作頻率一下子放慢了,因為拍賣行接到的委托業務數量突然銳減,有時她一個月只需要參加一兩場拍賣會。
同樣,與去年9、10月份相比,王盛每天接到的關于參加土地拍賣的咨詢電話數量也在直線下降。
沈陽市房地產行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自今年年初以來,在沈陽市公開掛牌的地塊中大量出現了流拍現象,部分地塊為了尋找到買家,一再延期拍賣,但仍然沒有買主上門。這與去年房地產開發商不惜高價爭相“囤地”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什么在短短半年時間里,沈陽市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發生了由“炙手可熱”到“無人問津”的巨大變化?究竟是房地產開發商手中已經拿到了足夠的土地?還是他們不愿再拿地開發新的項目?
面對記者的問題,沈陽多家房地產企業負責人都以各種理由回避。不過,沈陽市有關部門近期公布的一些公開資料似乎可以從側面顯示出一些問題。
根據沈陽市房產局發布的《2008年4月份沈陽市房地產市場運行分析》,沈陽市4月房地產市場的上市量和銷售量同比均出現大幅的下降,降幅分別達到了20.30%和29.98%。
此外,該文件提供的統計數據還顯示,在4月份,沈陽市商品住宅戶均成交面積為88.99平方米,比3月份減少了1.43個百分點,商品房成交均價與3月基本持平,上漲幅度僅為0.38%。與此同時,中高價位商品住宅存在銷售壓力,其中價位為每平方米4000元—5000元的商品住宅表現尤為明顯,上市面積所占比例比銷售面積所占比例高出7.96個百分點,出現了明顯的供過于求態勢。
為此,沈陽市房產局還特別向政府發出建議,要對開發企業實施正確引導,避免大量高價位商品住宅供給所可能導致的滯銷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