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反壟斷法不影響中國外資政策 禁止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 答問 -15副省級市協定:高校畢業生無障礙流動 質量調查要擠"水分博士" -國家機關人員出差須住2600家定點飯店 加強差旅費和會議費管理 -發改委:中國樓市將加大供需雙向調控力度 "房貸新政"解讀 答問 -產權局新規:不得從事非正常專利申請 舉報侵權盜版獎勵辦法公布 -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流程確定 3.5小時 -物權法等33部法律法規將實施 更重視保障公民權益 改變百姓生活 -北京:10月1日起可到銀行繳車船稅 國慶保證合理數量的銀行營業 -中石油布局天然氣商業儲備 2020年天然氣供應缺口達800億立方米 -外管局:6月末中國外債余額3278億美元 近五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兩稅合并迫近 外資死守利潤防線 更依賴避稅港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3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9月28日,記者獲悉,備受矚目的新企業所得稅法細則已經上報國務院法制辦,業內人士判斷,如不出意外,細則近期將會出臺。

“新法將削弱外資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我們正在等待細則的出臺。”一家美資日化企業的駐華代表陸克說。但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對于更多外資,他們對新企業所得稅的關注,遠非“看看”這樣簡單。

定價轉移仍是利器

對于2007年3月16日以后在中國注冊的外資企業而言,將沒有五年的過渡期,2008年后,就要按照25%的統一稅率上繳企業所得稅。而之前注冊的外資企業在五年過渡期內也將面臨稅率的逐步上調。

迫近的稅收壓力,使外企對慣用的定價轉移倍加關注。

“細則中對定價轉移的限制條款到底有多大約束力,是許多外資企業關心的。”一家法德合資公司的財務總監張志強告訴記者,“新法出臺后,稅率相比從前雖有上調,但使用定價轉移就不會給企業增加太多的負擔。”某德國電子企業的財務人員貝蒂也說:“細則中雖然會對它有所限制,但是公司還是不會放棄使用,運用幅度就要等細則出臺后再看了。”

華稅律師事務所劉天永律師介紹,外資使用定價轉移時,通常是在國外擁有實體與專利的企業,通過與國內企業簽訂特許使用合同的方式,將國內的利潤轉移到國外去,以減少國內上繳的稅負。

據參與政策制定人士透露,即將出臺的細則將會對定價轉移中的關聯交易方進行約束,企業必須提供關聯業務往來有關的價格、費用的制定標準、計算方法和說明等同期資料,涉及財產、財產使用權、勞務、資金等的再銷售(或轉讓)價格或最終銷售(或轉讓)價格,與關聯業務調查有關的其他企業也須提供與被調查企業相關的價格資料。

各種嚴格的限制都是為了進一步減少關聯交易的數量。

但這似乎仍難觸及外資的操作要領。外資企業之所以對轉移定價寄予厚望,是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對價格進行控制。對于稅務部門而言,要想獲取材料與產品價格的真實信息也有相當難度。

“企業報稅時,以前的材料和產品價格可以由集團自己來選擇,賬面上表現的通常都是高成本,低售價,表現出很少的盈利。細則如果對價格進行嚴格的限制,那企業會想辦法提高價格評估的難度,畢竟外資的產品和技術都是比較獨立的,認定起來較為復雜。”貝蒂說。

“歐美等跨國企業實力雄厚,實現對他們的價格評估與認定在實際和法律上都比較難,新法的規定很難對他們產生影響。”劉天永律師評價道。

“外資企業都會更多使用這種納稅方式,來應對稅率的上調。”貝蒂認為。

來源: 中國經營報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財政部專家:"兩稅合并"實施細則近期將面世
“兩稅合并”實施對內資房地產企業影響有差異
“兩稅合并”為中國企業帶來什么 行業分析
“兩稅合并”推動中國開發區加速轉型
中小板整體不怵“兩稅合并” 個股喜憂參半
兩稅合并利好股市 上市公司稅后凈利將上升11%
調整不是逆轉 兩稅合并不是取消外資稅收優惠
兩稅合并 上市公司誰受益
兩稅合并只是企業國民待遇第一步
我國加快推進兩稅合并 煙草業率先編制國資預算
圖片新聞:
中國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五號"交付使用 集合最新技術
北京經適房申購人須入北京城鎮籍3年 廉租房半年不自住將收回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聚焦十七大前中國人事任免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