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讀書報:“一號文件”中著重提出,要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戰略轉型,是否意味著目前出版行業的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范衛平:應該說,目前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中有不合理的成分。比如,從產業布局來說,我們現在有12萬家發行企業,16萬個發行網點,可是,這么大量的發行網點與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卻還是不相適應。比如,圖書出版的結構中,教材、教輔的比重過大,而一般圖書、傳世圖書、精品圖書還非常缺乏。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教材教輔的銷售比重甚至達到了80%、90%,但在改革做得比較好的地區,教材教輔的比重就相對較小,比如,上海、浙江、江蘇就倒過來了,教材的比重是小的,一般圖書的份額超過50%,甚至60%、70%,這就是變化。
所有的問題都要通過改革這條路子來解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不改革,就不能進取。對于問題,我們要這么看,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要通過改革,用發展的辦法、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讀書報:目前的各地方出版集團其實也在進行產業調整,涉足地產、金融等產業,部分出版集團出版發行主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比例在下降,對此,行業內部也有爭議。如何看待和評價各地出版集團的此類產業調整?
范衛平:有這種情況,但還要進一步分析。第一,新聞出版行業發展產業是兩句話——做大主體,做強主業,主體、主業不能丟,這是總署下發的推進出版產業發展文件的最根本的指導思想。第二,在做強主業做大主體的同時,也支持和鼓勵出版發行集團開拓相關產業,或者相近產業,進行多元化經營。不能說只讓出版集團做書,賣書,別的就不能做,可以做,但是,主體、主業不能削弱,只能加強。所以,這一次新聞出版工作會上,總署也強調了這一觀點,老總們心里也有數。
現在,有好幾個出版集團,比如像鳳凰,江西,做了房地產,做了投資,但是,與集團整體規模相比,還是小頭,并不是大頭。上海新華傳媒是上市公司,增發之后,就把廣告公司做進去了,把解放日報的經營資產做進去了,稀釋了原來的主業,但是,上海的發行業務并沒有走下坡路,而是可以借助資本市場帶來的優勢來進一步發展它的發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