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的盤子
“國十條”中有7項涉及改善城鄉二元結構,促進民生和社會保障體系等財政體系結構性調整,改善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公共品供給的投資的指向性十分明確。
據國家發改委人士10月底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次拉動內需“投資方向集中在民生領域(醫療、教育、文化等),占總資金比重或在60%”。在中央財政今年新增的1000億投資中,也有超過350億元明確用于保障性安居、農村民生改善及醫療教育等民生工程,占全部新增投資的30%以上。
而通觀各地政府的藍圖,從公布的數據計算,民生工程所占的比例普遍沒有30%這么高。
以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大省山東為例,11月12日,山東省發改委推出8大重點行業的240個項目,總投資規模約8000億元。山東省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8000億投資中包括山東東部沿海鐵路通道工程、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等交通項目27個,總投資1298億元;能源項目25個,總投資1405億元;農林水利項目28個總投資975億元;現代制造業項目44個總投資2089億元;高新技術項目35個總投資407億元;服務業和社會事業項目55個,總投資961億元。以上項目合計共7135億元,則剩余可用于民生項目建設的資金不超過865億元。
在經濟發達、財政條件最好的長三角地區,江蘇從現在起到明年在民生建設和生態建設方面實施總額近800億元的政府主導性項目。江蘇省建設廳宣布今年內將新增加1萬套經濟適用房建設,今后3年每年要新增廉租住房1.2萬套,經濟適用房總計完成15萬套的建設任務。以經濟適用房平均每套建設成本15萬元計,今年新增投資規模在15億元左右。
蘇州市明年將完成的投資550億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分別安排10億和5億。
在中部,據當地發改委公布的數據,河南省2009年要力爭完成的1萬億元總投資中,有400億元用于職業教育學校建設、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城市薄弱學校建設、基層衛生體系和重點中醫院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項目,約占3%;節能減排和生態項目分得500億元;石化、重卡、輕軌客車、甲醇、卷煙基地等產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則分得最大一塊蛋糕,達4500億元;能源、服務業兩大類項目也分到1000億元和2000億元。
西部重鎮重慶宣布3年內將完成投資1.5萬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重點,“和諧社會建設”投資500億元,占比3%左右。重慶同時拿出3000億元用于舊區改造和建設保障性住房,不過這一筆投資歸在“宜居重慶”項目類中。
保障性住房的分量
在各地有限的“民生”盤子里,保障性住房字眼頻現,而醫療和教育這兩大領域的項目,有的僅以概括性的表述一筆帶過。
“保障性住房一般項目比較明確,地方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這方面的計劃。”江蘇省發改委的一位處長表示。
“房地產對GDP的貢獻非常明顯,雖然保障性住房比不上商品房,但對上下游投資的拉動作用也相當可觀,加上體制的慣性,這次拉動內需中出現眾多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并不意外。”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系主任蔡江南說。
事實上,根據各地方已公布的投資計劃,即使是醫療衛生和教育的那部分資金,也將相當多地投向基層衛生機構和農村初中校舍修繕等基建計劃。
從公開的媒體報道中,沿海大部分省區對醫療和教育領域的投向語焉不詳。只有少數省區如山東省對加大醫療和教育投入規劃介紹得比較具體,包括加快建設3萬所村衛生室,推進11家重點市級中醫院建設,搞好財政困難縣的縣級醫院改造,加快31042所村衛生室規劃建設,繼續開展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試點。
在教育方面,山東提出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兩熱一暖一改”和辦學條件標準化工程,推進66個中職基礎能力建設規劃項目,爭取到2010年底每縣建成一所合格的中職學校。
河南省也提到要“搞好81個職業教育學校能力建設”。
“我們在等省政府定明年的規劃”,江蘇省衛生廳基層與婦幼保健處的人士11月18日向記者解釋說,根據“國十條”部署,對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央財政投入將集中在中西部,東部地區的相關投入要靠地方政府自力更生,所以江蘇將繼續按照本省既有的計劃,逐步加大對農村和基層的投入,而這筆錢不一定反映在這次拉動內需的投資總盤子中。
對此,蔡江南指出,醫療和教育屬于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這一塊必須與保障性住房等投資相配套,否則勞動力素質難以提高,將影響有效需求的產生,最終也會使投資和消費失衡,使新一輪投資再度陷入擴大—通脹—緊縮的惡性循環。(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陳歡 李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