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出現軟肋
中國經濟承受通脹的壓力極限在哪里?目前的數據是CPI上漲24%;
中國經濟承擔通脹的耐力真的很堅強嗎?現在的答案是否定的。
張卓遠提醒,目前由于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低收入群體對CPI的敏感度越來越高。如果按照以前的思路,肯定是不合時宜的。因此,提高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保障民生,顯得更為重要。
一般而言,CPI在4%是最理想的,最好不要超過5%或6%。也許,明年不會有風險,但以后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以來貨幣供應量的急速“放水”,當前M2的增速接近了1992年的水平,也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通脹的爆發期,雖然目前CPI還是負值,但以房地產價格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不斷攀升,通脹來臨似乎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期待明年溫和調控
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
回顧這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調子:2006年是“從又快又好轉變為又好又快”;2007年是“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是以防經濟過熱和防通貨膨脹為目標的收縮型經濟政策;2008年宏觀經濟定調中,“保增長”是核心任務,用提高投資來對沖出口下降。
去年底以來,刺激經濟一攬子方案對我國經濟回升確實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明年,隨著經濟的恢復性上升,“強心針”式政策不會再出,所以調控也將是溫和的。
其實,隨著經濟的回升,政策已經出現“縮量”的趨勢。如新增貸款,今年10月份總額就自9月份的5167億元大幅下降至2530億元,這預示外松內緊的調控已經開始。
張卓遠也建議政府采取多方面比較溫和的調控手段,包括著力調整產業結構,防止新一輪產業過剩;穩步推進資源類價格改革,速度不宜過急;放緩貨幣發行速度,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等等。
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今年以來,PPI降幅逐漸收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PPI則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月縮小1.2個百分點,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而從環比上看,也已經連續7個月實現上漲了。
上揚的PPI是否將吃掉企業效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對企業最大的是需求問題,而不是成本的問題。只要產品能銷得出去,明年的利潤回升也是可以預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