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巨災,一般是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的特大災害。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社會生產活動開展不當引起的(如礦難),還有的是人為制造的(如恐怖事件)。
現代社會中,人們防范、抵御巨災的能力大大增強,但由于社會活動的復雜多樣,巨災影響比過去要廣泛而深入。證券市場對經濟、社會活動反映極為敏感,遭受巨災的沖擊非常大,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引發某種特殊的“次生災害”。
信息透明:股市穩定大前提
當巨災發生的時候,從危機管理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要組織救災,與此同時要努力完整地披露信息,讓全體民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最充分的信息,以此來穩定人心。
過去,有的國家對于巨災采取“保密”措施,拒絕讓外界了解災情,也許其出發點是不想使民眾產生過于恐怖的印象,以避免沖擊社會穩定。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并不能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在缺乏正規信息的情況下,人們只能求助于傳聞,結果是不實的信息到處流傳,反而導致人心浮動,制造了更大的不穩定。
更況,現在信息傳遞手段很多,互聯網可以讓人們在第一時間得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信息。對救災信息予以封鎖,以此來保持穩定的做法,已經沒有任何操作性。美國“9.11”事件發生時,萬里之外的中國人通過電視直播如臨現場般地了解實情,根本不可能封鎖消息。此時,管理部門所能夠做的,就是盡量將災情信息透明,把事實公之于眾。有了來自正規渠道的客觀報道,人們可以全方面地了解災情。
不過,證券市場的問題要復雜得多。一般來說,巨災發生以后,最初的災情報道是集中在對災害本身的描述上。僅僅憑借這樣的信息,人們只能知道發生了什么,卻并不能判斷出它對證券市場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具體的上市公司來說,更是難以知悉其會在巨災中遭遇到什么。
顯然,這個時候證券市場若出現了信息缺失,極易造成市場動蕩不穩。在這種情況下,最通常的做法就是停止股票交易。美國“9.11”事件發生后,監管當局當即宣布股市休市。我國臺灣1999年南投發生“9.21”地震后,股市也曾經較長時間休市。雖然,休市本身降低了市場運行的效率,但從實踐來看如果休市時間過長,容易導致相關因素的不斷積累,一旦開市后集中釋放將產生較大的震蕩。但此舉至少可以避免在信息缺失的情況下市場運行出現恐慌,從而導致大量的非理性操作出現。
當然,休市只是暫時的舉措,是為信息的完整提供留出時間。一旦相關信息得到披露,整個市場初步做到了信息對稱,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市場恢復交易。也許,此時市場會因為巨災的發生而出現大幅震蕩,但由于投資者已經基本了解了信息,通常來說不至于出現盲目操作的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市場的有效性。
只要有了這種有效性,那么行情的基本穩定就能夠實現。這里必須指出,所謂“穩定”,不是刻板地不讓市場波動,而是讓這種波動與實際環境的變化相符合,不出現過度反應。很顯然,做到巨災信息的透明是實現穩定的最基本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