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上新臺階,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到34.9%,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完了1/3的進程。但是,受地區發展不平衡和城鄉差距擴大等因素影響,今后一段時期農村全面建設小康進程中仍然面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四大難點。
針對這些難點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五個方面加快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第一,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步伐。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要通過加強“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部署,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差別、區域差別、資源環境等深層次矛盾。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農村建設關系到我國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因此,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堅定不移地加大對農村社會經濟的投入力度,逐步改變農村公共產品極度缺乏的現狀,力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第二,推動小城鎮建設,壯大縣域經濟。目前,全國小城鎮鎮區人口占縣(市)總人口的比重已經超過20%,“十五”期間小城鎮人口比重提高了4個百分點,小城鎮建設面臨加速發展的機遇。做好村鎮發展規劃,提升小城鎮發展產業、聚集人口、提供公共產品的功能;加大農村居民住宅規劃的力度,從2億多農戶住宅集約用地中節約土地資源;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鼓勵有技能、有條件的農民向小城鎮聚集,走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第三,夯實農村社會保障的基礎,為農民提供新保障。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從醫療設施、人員技術等方面實實在在地改善農村醫療條件和服務,確保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農民的養老保障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協調農村養老保險與其它社會保障的關系,為農民提供新保障。
第四,加強耕地管理,發展節地、節水農業。一是加大耕地管理的力度,完善耕地占用事前審批、事中監管、事后審計的制度,從源頭上保護好耕地資源。二是推廣節水型灌溉技術,提高節水灌溉面積和農業用水效率。三是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根據我國國情,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途徑是改造現有的中低產田和推廣應用良種。
第五,西部開發、中部崛起,促進中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社會加速發展。一是堅定不移地加大對西部開發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繼續加大對西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的投入,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不能讓東部與西部形成新的差距。二是加快培育西部優勢產業,推動西部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對存在外部經濟的產業,如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等,中央政府要建立必要的補償機制,讓受益地區分攤相應的保護成本。三是促進中部地區產業發展和結構優化,尤其要不斷推動中部地區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中部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不斷培育農民增收的增長點。■農 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