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我國城鎮居民生活已經達到富裕程度,農村居民生活也已達到小康水平。專家稱恩格爾系數的劃分遠遠不能適應中國的國情,甚至當前中國還存在跟該理論相反的情況。
片面注重數據指標的詬病此次輪到了恩格爾系數。
昨天,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5.5%,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的標準,我國城鎮居民生活已經達到富裕程度,農村居民生活也已達到小康水平。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標,認為居民在吃上花的錢占總收入的比重越大,生活水平就越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的標準,60%以上為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40%以下為富裕。
但這個結論在提出之后,遭到多方專家的質疑。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恩格爾系數的劃分遠遠不能適應中國的國情,甚至當前中國還存在跟該理論相反的情況。
袁鋼明進一步解釋,在大城市,高收入階層的外出就餐在增加,吃的投入增加與服務業的發展同步。而低收入階層基本不會選擇在外就餐,因此會出現收入越低的家庭,在支出中吃的比例反而越低的情況。
另外,“很多時候,中國人的吃是被擠掉的。”袁鋼明指出,一個承擔著教育和醫療重擔的家庭,節省吃的開銷根本不能算作富裕。
國家統計局的研究也顯示,我國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比重偏高,2005年為7%左右,相比日本的3.97%,韓國的4.73%而言,基本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
因而,許多學者認為,吃的比重已經難以體現中國人民是否富裕的真實狀態,僅用恩格爾系數下判斷是管中窺豹,還需要具體研究中國人的消費結構。
袁鋼明提出,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消費支出等才是衡量富裕的“硬指標”;另有學者指出,衡量生活富裕程度的真正指標應該是閑暇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的數據,在雜項商品與服務所占消費的比重中,中國大大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美國人收入的1/5用于娛樂休閑,而中國城鎮人口平均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務娛樂等雜項上,農村人口用2.13%。
袁鋼明表示,這些項目上的差距才是中國離富裕的真實差距。(第一財經日報 宋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