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7分報道,在2009年曾經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地王”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全國各地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搶地狂潮。而如今,“地王”再度成為了房地產業的焦點,只不過這次,在“地王”后面多了幾個字——被回收。
在浙江省溫州市,一家名為恒達集團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以10億多元的價格拍得溫州茶山一處地塊,卻沒在規定的半年時間內繳清地價款。為此,溫州市國土資源局向恒達集團下發“收地令”。溫州市國土資源局用地處處長朱劍云表示,將取消恒達集團土地開發權,并沒收2200萬元保證金,而這個地塊將重新組織掛牌出讓:
朱劍云:本來我們須知的時候就約定了,沒有按照須知約定時間繳納地價款,那么這個中標權就廢止了,注銷中標權,取消開發權。其實也不發通知其實也是取消了,發個通知是溫馨提示,你不交過來就是違約。
溫州地王的被回收并不是個案。在江蘇南京,因為拖欠了4.26億元的土地價款,棲霞區仙林湖板塊“地王”南京榮盛置業有限公司也被國土部門解除合同,并沒收1億多元的定金。有業內人士猜測,該公司資金鏈緊張,不得不放棄這一地塊。
但是,公司總經理孫天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他說,公司剛花了16億多元拿下了河北唐山的5幅地塊。當時高價拿地是看中了仙林湖板塊的發展和地鐵二號線的利好,但目前這一地塊的發展一直沒有展現生機,因此他們決定主動退出,雖然說損失了1個多億元保證金,但還是挺值得的:
孫天云:應該說我們在2008年的時候就有這個想法了。也計算了我們的資本的利用效率,如果我們拿同樣的資金在其它地方進行土地購置開發的話,所賺取的利潤應該超過、遠遠大于違約所要損失的資金。
不管是主動退出,還是被動收回。這些曾經瘋狂的“地王”,似乎正在不情愿演繹著同一首歌。頻頻出現的回收“地王”現象,是地方政府對土地市場動真格,或者僅僅是殺雞儆猴?又或者是開發商看淡市場前景的主動放棄呢?
經濟觀察員馬光遠昨晚在接受新聞縱橫采訪時分析說,開放商放棄“地王”的原因可謂是多種多樣,不能以此簡單判斷,開發商囤地獲利的時代,已經終結:
馬光遠:拍賣過程中(開發商)很多情況并不了解,有的時候是個失誤,像大龍地產,它本來是一個托,它就是把這個地價炒上去,但是自己沒想到,最后落得自己手里面了。按照它的實力它根本拿不上,目前房地產關鍵的問題還不在這一塊,目前應該來講整個土地市場是比較冷淡的,交易也不旺盛,我們就憑這個判斷一個市場走向的話也不太合適。
馬光遠認為:長久以來,由于政策監控不嚴,地方政府對于囤地行為處罰不力,眾多地產公司以拿“地王”為榮,并試圖通過地王,來推動自身土地儲備增值,這種投機行為到是應當終結。
馬光遠表示,近期地王回收的事件都是發生在一線城市,原因就在于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是泡沫最集中的地區,有敲山震虎的作用。接下來政府部門還應該有更嚴厲的監管和懲罰措施:
馬光遠:因為目前土地違法情況非常嚴重,去年公開的19項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說法,地方上公開的很多要督辦的一些案件到現在也沒有說法。所以我不認為土地市場僅僅收回幾個地王,就意味著它整個執法力度加強了,我認為這個力度還遠遠不夠。
因為房地產市場一個很大的亂象就是土地市場非常亂,炒地的、土地閑置的比比皆是,不僅僅是地王,普通的土地,小塊土地也有這樣那樣的情況,所以我認為應該有懲罰性的機制,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讓它不敢去過度的炒,不敢去瘋狂的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