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九月五日電 (艾啟平 范敬群)記者今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新近采用突變體標簽分離克隆基因技術,分離克隆出了一種可以制約水稻“長生不老”的基因:導入這個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從營養生長轉入到生殖生長階段;去掉這個基因,水稻將一直處于營養生長階段,只長莖葉,不開花、不結實。
由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領導的“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國家創新團隊,近日完成了這項重大研究成果,把該基因命名為RID1(Rice Indeterminate 1),并將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這是該團隊繼今年相繼分離克隆出Ghd7和S5基因之后,在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項新的重要突破。
據了解,栽入水稻田的秧苗經過兩個月左右生長,便開始抽穗和開花,繼而結出金燦燦稻子,隨之而來的是葉黃莖枯,一個周期的生命歷程便宣告終結。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時間和機理,一直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研究熱點問題。
該項研究表明,RID1基因編碼一個鋅指類的轉錄因子,通過調控水稻的開花素基因而影響水稻成花轉換。將分離克隆的RID1基因導入到突變體中恢復了水稻的開花,證實RID1基因為水稻成花的分子開關。研究還表明,RID1基因為禾本科植物中獨有的一個成花調控基因,并調控了水稻中一條特異的開花路徑,已有的研究證明在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中不存在該路徑。
張啟發院士表示,RID1基因的分離,對于植物成花機理研究,分子水平上調控植物開花時間和成花特性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該項研究豐富了人們對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開花機理的認識。另一方面,由于水稻開花時間決定了品種季節和地區適應性,是影響水稻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該成果運用到水稻育種實踐中,可改良水稻新品種的地區適應性,從而提高中國稻米生產能力。該成果還有可能為其他植物品種改良提供借鑒,如培育不開花的法國梧桐、延遲開花的牧草等。
張啟發曾受邀走進中南海,為決策層作“轉基因科技知識”報告。早在十年前,他就倡導構建水稻功能基因組突變體庫平臺,目前已創建了較為完善的大型突變體庫。該庫已為四十一個國內和二十五個國外研究單位提供科研材料,利用突變體陸續分離了一批重要功能基因,對國內外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已產生了較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