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情況有所收斂,但由廣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設定的入海排污口監測點仍有約半數排污超標。昨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比以往幾年內容更詳盡的《2007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報顯示,去年被監測的101個入海排污口中仍有50個超標排放污染物,超標的工業廢水入海排污口多為電廠、皮革、化工、造紙等行業。這是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在連續7年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后首度正式曝光超標入海的排污口名單。
-現狀 10%近岸海域 中度或嚴重污染
公報顯示,2007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近岸海域海水受輕度污染以上的海域面積約0.93萬平方公里,較上年1.14萬平方公里有所減少,約占我省近岸海域總面積5.02萬平方公里的18.6%。其中,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分別為3570、2100和3640平方公里,分別占我省近岸海域總面積的7.1%、4.2%和7.2%。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頭近岸和湛江港等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海域,其中珠江口近幾年已一直是我省污染最嚴重的海域。
廣東省從2001年開始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幾年來廣東近岸海域污染情況有何變化?廣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稱,2002年—2007年6年間,全省近岸海域海水受輕度污染以上的海域面積維持在0.7萬—1.4萬平方公里,約占我省近岸海域總面積的20%,近年海域污染面積雖有所縮小,但近岸仍約10%的海域水質處于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
-監測 超標率近半 排污有所收斂
廣東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顯示,去年被監測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污現象雖有所收斂,但實施監測的101個入海排污口中仍有50個超標排放污染物,超標率近半,少于上年的75%;污水入海量可測的73個排污口污水(含部分入海排污河徑流)年入海量約55.2億噸,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為75萬噸,分別比2006年減少了27.8億噸和51.1萬噸。
其中,在25個工業廢水入海排污口中,有7個排入海的廢水水質超標,超標率為28.0%。其中湛江市廣東湛化企業集團公司排污口入海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超標5.38倍,超標較嚴重;17條被監測的排污河中有7條超標排放,超標率為41.2%;被監測的59個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中,有36個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相應標準,超標率為61.0%。
近5年連續的監測結果表明,通過珠江八大口門進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入海量年際之間變化不大,污染物年入海總量約為200多萬噸。每年珠江徑流攜帶大量的營養鹽和石油類進入珠江口海區,致使珠江口近岸海域的海水呈富營養化,石油類含量也較高。
-原因 生活污水直排 是主要因素
“我省近岸海域污染主要來自陸源污染,占了8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是近海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則是珠江口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據廣東省環保局有關監測統計,2007年,排放入海的污水總量達69.1億噸,其中工業污水約占1/3,生活污水約占2/3;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較高,達86.1%,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卻不容樂觀,僅占半數。
“目前要把陸源污染治理擺在第一位,整治生活污水更是當務之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表示,目前縣級以上的地區有很大一部分都沒有建污水處理廠,海洋環境保護任務非常艱巨。
-后果 排污口鄰近海域 水質均劣于四類
2007年實施監測的重點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監測與評價結果顯示,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尤其是部分入海河流污染物長期超標大量排放,導致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海水水質量均劣于《海水水質標準》第四類標準,主要超標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化學需氧量,鄰近海域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底棲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生態系統處于不健康狀態。
據監測,67%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于差狀態,22%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于極差狀態;海水污染程度加重,89%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為劣四類水質。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大亞灣區淡澳河入海口和惠州惠東縣黃埠入海排污口一帶海域原本屬于養殖區,對水質的要求較高(二類),但實際水質卻為劣四類,兩處生態環境質量就屬于極差的一類。在這些養殖區養的魚能不能吃令人擔心。但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負責人表示,該處排污主要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不會累積,對人體健康無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