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進行時
醫療保障:“全民醫保”
“今世之醫,每于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殆非仁術也。醫乃生死所寄,責任非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為厚簿哉?”明代臨床醫家龔廷賢在其醫學專著《濟世全書》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新中國建立后,我國一度實行全民醫療服務模式,政府財政壓力重,衛生部門提供的服務效率較低。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醫療體制改革,1998年開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之后又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但城鎮非從業居民一直沒有得到醫療保障制度安排。
今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要求今年在79個城市試點,2010年覆蓋全國。試點地區凡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都可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保通過家庭繳費和政府補助,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幫助城鎮非從業人員解決大病醫療費用問題。基本醫保以家庭繳費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對試點城市的參保居民,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40元給予補助。
隨著這項制度的建立,到“十一五”末期,覆蓋我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將基本形成。2.4億多城鎮非從業居民的醫療保障獲得制度安排,這標志著新的“全民醫保”時代即將來臨。
住房保障:“政府房”
1998年,中國正式啟動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實現居民住宅貨幣化、私有化”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如今已整十年。
在這十年中,圍繞著“房產”這個軸心,漢語詞庫得到了不斷擴充:“炒房團”、“捂盤惜售”、“房奴”、“不買房運動”、“個人集資建房”……每個新名詞的出現,都會引起一陣不小的騷動。
房子,轉眼間幾乎已成為中國城市居民心中的頭等大事,人人都在追求安居,但事實卻表明,過度市場化的住房體系并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這個夢想。
當不斷上漲的房價襲來,政府也做出了努力。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出臺“國八條”,強調“住房價格上漲過快直接影響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條件的改善,影響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甚至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國八條”以及隨后出臺的一些相關政策,構成了近年來的樓市第一輪宏觀調控。
但房價并未應聲而落。
去年5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提出了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國六條”),包括住房供應結構、稅收、信貸、土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方面。這被業內稱為樓市第二輪調控。
但在連續經歷了兩輪調控之后,全國房價進入了新一輪上行通道。調控僵持在新的“十字街頭”。
歷史必將記住2007年的8月。這個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增幅已達7.5%;這個月,《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4號文,下稱“24號文”)出爐,明確把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這個月,國務院主持召開全國住宅工作會議,把住房保障工作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并且,新中國第一個住房保障司呼之欲出。
“24號文”首次明確了廉租房制度在住房保障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并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房制度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指標、要求和計劃,還將農民工和棚戶區居民等住房困難群體納入逐步改善居住條件之列。
8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全國城市住房工作會議要求,加強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解決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繼續調整住房結構,穩定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24號文”和全國城市住房工作會議所反映出的內涵被輿論稱為“房改新政”。中國的“保障性住房”或“保障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重市場輕保障”的住房模式有望得到根本性轉變。
中國房改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或已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