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A股半年籌資1900多億元 3640億!基金上半年凈收益超前7年總和 -國稅總局:個稅全員全額申報范圍擴大 中國首個"綜合保稅區"成立 -央行規范信貸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 資產證券化試點望提速 全文 -首期6000億特別國債今發行 用于組建匯投公司 降低外儲規模 -我國擬擴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范圍 -人民幣匯改以來累計升值逾7.35% 內地居民最快周三可買賣港股 -14省區科技投入增長超50% 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占總量三成多 -兩部委稱已采取措施穩定物價 四大措施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 -最高立法機關擬六方面增強水污染控制 聯合國造林工程河北遭毀 -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5個月來首降 機構預測8月份CPI可能超過6%
中國民族品牌艱難演變 老品牌在合資中消失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或合資或兼并

跨國企業吞掉老品牌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國產貨,老百姓都會搶著去買。”回憶起當年國產品牌的盛景,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李建明感慨萬千。談到國產品牌因何馳騁時,李建明認為,一方面是當時的國產品牌質量確實過硬,另一方面就是當時的中國市場沒有完全開放,對外國企業和品牌的進入有許多限制和約束,給民族品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可是,進入市場經濟以后,這些國內名牌的生產企業突然面對無比激烈的國際競爭,對手又都是國際巨頭,巨大的壓力下,有些企業消亡了,有些接受了跨國公司的合資或兼并。有一組數據極為觸目驚心:90%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使用的是外國投資方的商標;目前我國八大飲料公司已有7家被美國的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吞并;四大年產量超8萬噸的洗衣粉廠被外企吃掉了3個;國外品牌在化妝品市場占75%。

跨國企業想進入中國,通常會選擇與中國的本土名牌合資,大眾、寶潔等品牌都是這樣進入中國的。用品牌專家李光斗的話說,跨國公司對中國品牌的策略歷來都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買,買了之后就束之高閣。”對于價值較大的中國品牌,外商一般不會買斷其所有權,而是以較少的資金買斷其使用權。合資后,外商一般會利用自己的控股決策權,有意把中方品牌安排在低檔產品上,或干脆將中方品牌棄之不用,同時大力培育外方品牌。中方品牌合資后若幾年不用,就會被消費者逐漸淡忘。而中國企業出于缺乏資金、管理經驗和技術的現實狀況,渴望從與外企的合資和合作中獲得發展。但是在合資過程中,大部分中國企業卻沒有保護品牌的意識,再加上不熟悉游戲規則,在合作協議中埋下種種隱患,從而導致自主品牌的流失。當年在電視上廣告鋪天蓋地的沙市日化“活力28”洗衣粉,曾是一度排在全國前兩位的洗滌用品名牌,出于想發展壯大的初衷,它與德國漢高集團合資。結果沒想到,漢高逐漸在經營權上占據主導地位,并以“活力28”品牌萎縮為由,將其擱置起來。到現在,“活力28”已完全退出市場。有過同樣遭遇的還有熊貓洗衣粉和美加凈等品牌。

還有一些中國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合資過程中要么將自己的品牌拱手白送,要么就低價賤賣。像1995年“香雪海”冰箱與韓國三星公司合資時,竟未對“香雪海”品牌進行價值評估,而即使保守估計,當時的“香雪海”品牌價值也在一個億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程度大大提高,在多方面放松了對外國投資的限制,外國資本便趁機獨攬大權。于是,“合資變獨資”的案例就頻繁發生。寶潔公司從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步步主導了中國日化消費品市場,并在2004年與合作16年的中方伙伴分道揚鑣,實現了獨資。樂凱膠卷、揚子冰箱等,也是這樣銷聲匿跡的。

還有一點不能不說的就是某些國民的崇洋媚外心理,令外國品牌屢屢得以攻占中國市場。20多年過去了,很多中國消費者卻依然像改革開放初期一樣,格外迷戀“舶來品”。走進北京任意一家家庭裝修裝飾市場,你都會看到從地板到家具,很多國產品牌都標榜自己使用的是德國技術或德國板材,似乎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者。而在中國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的“貼牌生產”現象,其實也是出于滿足國人這種心理的需要。像“耐克”“阿迪達斯”“戴爾”等眾多世界知名品牌,都是外國品牌中國造。

■出口多利潤低

制造大國

卻是品牌小國

“制造大國、品牌小國”,這就是中國品牌格局的現狀。美國《商業周刊》每年都會評選“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個品牌”,但中國品牌的身影從未在這里出現過。在不久前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美國以247席幾乎占據了其中的一半,而我國卻僅僅有12個入選。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世界第三大出口國的地位。

不久前,一位美國記者發表了一篇轟動全世界的文章《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講述了一個美國家庭因為拒絕使用中國商品,而經歷的種種不適。令人尷尬的是,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國商品中———10美元一雙的童鞋、圣誕樹上的彩燈、洋娃娃玩具、攪拌器甚至捕鼠器等等———難覓中國名牌。

雖然很多外國人都發現難以離開“中國制造”,但他們也明白“絕大多數‘中國制造’并非中國名牌”。就拿中國的出口創匯大戶服裝業來說吧。全球每3件出口服裝中就有一件是中國制造,這就是“8億條褲子能換一架飛機”。可是,如果你到歐美國家轉一圈,卻很難找到一件中國名牌服裝。占據全球市場份額30%的中國領帶,利潤不及世界的5%;產量占全球80%的中國手表,平均出口價格為1.3美元,而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價格卻高達329美元。正如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對記者說的,中國有著發達國家的貿易額,卻有著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結構;品牌決定了中國只是貿易大國,而非貿易強國。

■質量高技術新

保護中國品牌出路所在

品牌不僅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沒有民族企業和民族品牌的崛起,何談國家的經濟實力。日本一位著名人士說過:“日本人的左臉是松下電器,右臉是豐田汽車。”

如何保護我們的民族品牌?李建明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質量和技術方面必須高人一籌。他舉例說,國企廣西柳工集團在與跨國公司合作時,在關鍵技術和海外營銷領域一直堅持自己的主導地位;民營通信企業華為公司為了在技術領域保持領先,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是全國企業中最多的。在全球化的經濟浪潮中,我們的一些民族品牌消失了,一些生存了下來,一些還走向了世界,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而像聯想、海爾這些成功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品牌,代表的就是中國品牌的明天。《環球時報》供稿

 

來源: 京華時報
   上一頁   1  2  



相關文章:
過分依賴貼牌生產 拿什么拯救中國民族品牌?
民族品牌汽車首入政府綠色采購清單 中編辦:正為能源部作準備
奇瑞等民族品牌汽車首次進入政府綠色采購清單
刷卡消費便捷 銀聯創民族品牌
零售業下月全面開放 民族品牌緊盯農村和二級城市
圖片新聞: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施工高度達到100層 預計2008年初竣工
有造紙企業排污 南水北調調水水質面臨嚴重污染威脅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理財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