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美政府智囊:美國不能再將中國設想為能源敵人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2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何幕禮(John Hamre)昨天指出,中美兩國都不能做到能源獨立,必須進行合作。美國不能再將中國設想為敵人,而中國應考慮加入國際能源署。

何幕禮是在昨天閉幕的2007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作上述表示的。他表示,能源合作將是今后中美合作中一個最主要的部分。

“我們都在談能源安全。但不一定非要有政治動蕩才能產生能源市場的問題。例如新奧爾良州的一些自然災害已經影響到各國的能源戰略。”何幕禮表示,因此從美國的經驗看,每個國家都不能在能源問題上獨立,尤其是大國。

能源消費大國之間加強合作已是國際能源界的共識。

在中美之間,自1979年中美兩國外交關系正常化以來,美國能源部和中國的相應部門實施了多方面的合作計劃。2005年雙方主管能源部門還進行了第一次中美能源政策對話。上述合作多限于中國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由于近兩年中國石油進口數量的增加,美國政界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出現了“中國能源威脅論”。

何幕禮指出,清潔煤和核能是需要兩國特別合作的。在清潔煤合作領域,他認為美國方面需要改進,應該讓中國得到新的清潔能源技術。現在美國國內還有觀點認為中國會威脅美國的安全,“這一點要改變,我們也會把這個信息傳遞給華盛頓。”

何幕禮同時表示,在核能源方面,中美需要合作的重要問題是核材料安全,以防止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昨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中美兩國能源合作確實需大跨步,能源開發、清潔技術、高效利用是兩國的合作重點。在美方,技術轉讓是一個重點。“中國能耗主要是煤,而美方在清潔煤方面的技術十分領先。”戴彥德說。

至于核材料安全,戴彥德指出中國會履行一個國家的反恐義務,但這不是中美能源合作主要的落腳點。

何幕禮昨日還表示,對比美國,中國確實有一個非常好的全國能源計劃,但中國的問題在于執行。

“我跟中國一些高官進行交談,中國確實在這方面進行了很認真的規劃,但是現在進展得是比較謹慎的,可能在今后十年里建立一個月的石油儲備。”何幕禮表示,但在高油價局面下,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庫也面臨時機的選擇。所以,他建議中國成為一個戰略的利益攸關者,考慮以一定的方式和國際能源署進行合作。

對于中國是否加入國際能源署,戴彥德表示確實需要探討這個問題,他個人認為在全球氣候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中國有必要加入世界性聯保。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是美國知名戰略和政策研究機構,也是美國政府智囊,其國際理事由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領袖、前政府高官、前議員等組成,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任理事會主席。(宋蕾)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文章:
全球正在面臨能源大危機 中國能源農業初現端倪
中國2006節能降耗目標未完成 能源價格急需調整
中國"十一五"能源消費力爭降兩成 發展清潔能源
遲福林:中國應盡快建立國家能源控股公司
中俄能源合作充滿想象 三大石油商赴俄有望突破
發改委能源局長:科學技術將支撐未來能源變革
中國能源自給率高 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