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盡管中國的出口分布在全球各區域,但與美國以及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需求息息相關”。因此,報告警告說,中國難免不受全球經濟減速大潮的波及,特別是在這種減速是受美國經濟拖累的情況下。
根據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中國在2007年仍能保持9%的強勁增長速度,與2006年估計的10.5%的增長速度相比略有減緩。
然而,根據通過模擬美國經濟中與房屋價格飆升相關聯的下跌風險而得出的一種更為悲觀的假設,2007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會降低到5.5%。
報告對中國經濟的整體評價大部分是正面的,確認中國經濟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正日益發揮著僅次于美國經濟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國加速工業化進程在發展中國家中產生了令人矚目的增效作用,為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異常強勁的經濟增長做出了直接貢獻。中國對初級商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支撐了這些商品價格的上升趨勢,使很多商品出口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此外,中國在更廣泛的領域里促進南南經濟合作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其中包括貿易、外國投資和對最不發達國家債務減免等領域。然而,報告也指出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迅速融入世界經濟毫無疑問加劇了與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某些特定市場、特別是紡織品和服裝市場中的國際競爭。
自從中國于五年前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出口額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0%。按這種趨勢發展,預計中國到2009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經濟體。但是聯合國報告也指出,中國的出口中約有60%屬于“加工貿易”類,即組裝進口的半成品然后出口,增值利潤很低。在這種貿易結構下,美國引領的全球經濟減速不僅會導致中國出口明顯減速,反過來還會減少其他許多亞洲國家的半成品出口,因為這是全球同一條生產鏈中的一環。根據基準方案展望,2007年中國出口增長預計會減緩到15%,而按照更為悲觀的方案,可能會降低到只有7%。
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在2006年再次增加,估計約為2000億美元。同時,中國已積累了超過1萬億的美元外匯儲備,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出現赤字的國家,尤其是美國,一直在給中國施加更大的國際壓力,促使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另外還出現了一些不斷加深的貿易摩擦事件。
聯合國報告認為,中國的大量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只是更為廣泛的全球失衡問題中的一部分。報告指出,這種經濟失衡狀況不能靠單邊或雙邊解決,只能通過多邊渠道,尤其是要通過國際協調政策才能予以解決。根據報告提出的建議,具體說來,是在其他主要國家/區域采取政策措施的同時,中國可以采取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采取更為靈活的匯率政策不失為明智之舉,但這必須根據對整體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加強情況而定。預計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會進一步升值,但對更重大的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不應僅僅依賴于匯率的大幅變動,因為這種變動會導致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和收縮。
在這一背景下,報告呼吁建立一種以溫和方式減少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新的國際機制,該機制應有中國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參加。報告還認為中國以及若干大的發展中國家最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增加是一個積極進展。
報告沒有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頭寸作具體評論,但報告指出,“盡管積累更多的外匯儲備能使個別發展中國家更不易受到特定沖擊的影響,但由于美國外貿赤字的急劇調整以及儲備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等全球性的沖擊,這種做法并不能使這些國家免遭重大經濟損失。”希望中國能從這一概括性陳述中得到某種啟示。
關于中國的國內經濟,聯合國報告注意到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即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顯然未能成功解決該國的失業問題。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國有企業重組導致下崗勞動力持續增加、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以及農業勞動力外流。因此,提高就業率仍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項重大政策性挑戰。
聯合國報告基本上贊同中國政府目前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立場。中國的投資增長過快引發了關于“經濟過熱”的隱憂。報告專門提出了一些包括行政手段和貨幣措施在內的政策措施,如提升商業銀行利率和準備金比率,以及因不同經濟部門而異的一些具體措施,如嚴格土地使用政策、限制外國投資者投資于房地產市場等。2006年下半年出現的投資減速現象有可能在2007年繼續下去。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走一條更公平、更具可持續性的增長道路,而不是光追求高增長率。報告還注意到,中國已轉向實施一種更加注重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和教育支出的財政政策。
《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以及聯合國5個區域委員會(非洲經濟委員會(非洲經委會)、歐洲經濟委員會(歐洲經委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以及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西亞經社會))在每年年初提出。(新華美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