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 北京西站北面的鐵道大廈院內掛了一圈大紅燈籠和“中國結”……鐵道大廈在迎來全國政協委員入駐的同時,也正迎接著中國春節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3月4日是元宵節,其習俗之一就是吃由糯米制成的、象征甜美和團圓的元宵,精明的商家們趁機展開商戰。節前的一星期,稻香村、宮頤府等北京傳統食品廠的元宵就已熱銷。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宋兆麟指出,全國幾億人在同一天吃同樣的食品,這是“民俗文化力量的體現”。
然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持不同觀點。他說,把傳統節日定位在幾種商品上,由商家來推動傳統節日會使其文化內涵廉價化、片面化。
近年來類似的關于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爭論越來越多,甚至被參加兩會的政協委員們熱議。2006年,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因在電視的講壇上敘述自己閱讀《論語》的心得而走進公眾視野。一些人認為她激活了《論語》,一些人則指出她對《論語》如此簡化的解說是“對經典的褻瀆”,對讀者的誤導。然而,根據節目出版的《于丹〈論語〉心得》已暢銷50余萬冊,《論語》也隨之掀起銷售熱潮。在“文革”中被批的孔夫子再次贏得千萬人的崇敬熱潮。全國政協委員盛中國認為,《于丹〈論語〉心得》本是一家之言,這無可厚非,但如何更好地借助現代媒體傳播傳統文化更值得深入思考。
中南大學教授張功耀發表的《告別中醫中藥》一文曾在網上引起一場中醫存廢的大論爭。網上有逾萬人簽名支持他提出的“鑒于‘不科學性',讓中醫退出國家醫療體制?!?/p>
對此,中國衛生部認為取消中醫是“無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則稱中醫“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數百位全國中醫院院長指出,取消中醫的主張“注定要失敗”。
全國政協委員郁鈞劍說,相關部門和專家更應該反省:為什么民族的醫藥學會走到如此地步?中醫藥如何才能振興?
馮驥才說,中國傳統文化近百年來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又因文化大革命而受到致命打擊,致使其與“現代生活”疏離太遠,這才有了“傳統”與“現代”的斷裂及相關的論爭。
“然而也正是這些爭吵聲喚起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傳統文化也藉此在現代社會中日益‘升溫’和‘復蘇’”。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鄭檳儒說。最近幾年,中國傳統文化就在爭論中被“喚醒”幾次:鞭炮解禁、百座孔子學院遍布全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說,經濟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大發展提供了可能。
他說,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身份標識和文化記憶,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獨特的、多樣性的傳統文化是國家立于世界的重心。
中國政府保護傳統文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啟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等。
越來越多的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文化遺產正由此受到國家的特別承認與重視,并將享有特殊的扶持與保護。
是否為孔子立標準像、是否為春節申遺……爭論仍在繼續。宋兆麟說:“傳統文化的基本因子還在,它還有著很強的生命力?!保ㄓ浾咧苕糜?李建敏 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