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8月7日電 在一片鼓鑼聲中,達果村佤族村民巖兒新建的干欄式樓房近日竣工了,全寨男女老幼按照佤族傳統風俗,前來參加賀新房活動,共同與巖兒分享安居工程給他們帶來的益處。
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與巖兒同樣受益政府扶貧安居工程的佤族群眾還有很多,他們每家將享受政府提供的1.2萬元扶貧資金,主要用于修建新房。
云南擁有25個少數民族。在這個邊疆地區,各式各樣的傳統建筑已成為古老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標志,人們只要看到一些群居的標志性建筑,就知道是哪一個少數民族的村寨。
巖兒居住的西盟縣岳宋鄉達果村,是云南省較為貧困的邊境地區,同時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佤族群眾過去大都居住在陰冷潮濕的低矮茅草房內。為了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居住條件,多年來政府對這里不斷實施扶貧安居工程,整齊的新瓦房越來越多,傳統的干欄式建筑卻越來越少。
“近兩年來,政府推行新農村建設,不斷提高安居工程補助標準,鼓勵我們修建傳統風格的干欄式建筑。為此,不少貧困戶準備在政府的資助下,自己投工投勞修建干欄式樓房。”巖兒說,“目前修建的竹木結構干欄式佤族建筑,高大寬敞,樓上住人,防濕透風。與以往區別較大的是,敞開的樓下場地已不再作為牲畜的廄舍,而是用以堆放農用物品。”
西盟縣副縣長李正洪說,過去政府在扶貧中只是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卻很少考慮到傳統文化保護層面,結果造成不少民族傳統文化的流失。“以后的扶貧建設,都將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尊重當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意愿”。(記者王大霖 陳曉虎 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