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獲得了長足發展,成就舉世公認。然而,現在我們越來越感覺到發展過程中的科技約束:為什么中國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廠”而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不能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呢?所有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水平太低,自主創新能力太差。
落實“十一五”規劃,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國家今后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我們知道,在“十一五”期間,經濟全球化進程仍將加快,世界各國的競爭態勢將會更加激烈,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將日趨落在人才、智力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上,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一流的發展優勢。那么,我國需要怎樣來培育自己的創新型人才、如何吸引國外的留學人員為國效力、如何解決不發達地區、中西部貧困地區人才流失,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可鎂。
中國網記者: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魏可鎂:當然是人才問題了,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惟一具有能動性的資源,人才是創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就要想方設法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穩定人才,讓人才的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為此,國家要想方設法解決科技人才的后顧之憂,為他們充分發揮才能創造寬松的條件。
中國網:有人認為,國外企業利用手中的資金優勢,甚至在國內設立研究基地,將國內的精英人才網絡旗下,為他們技術創新服務,而國內的企業只能用二流人才,甚至三流人才搞創新。您怎樣看這種情況?
魏可鎂:現實情況的確如此,而且問題相當嚴重。許多的國外企業已經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有著雄厚的資本積累。他們利用資金優勢,進入不發達國家投資建廠或設立研發基地。短期內來看,這種引進外資的做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從長遠來看,過度依賴外資,卻使引資方的原始創新能力減弱,甚至失去創新能力。同時,他們還利用高薪的誘惑將當地的精英人才一網打盡。這樣,它在當地賺取巨額利潤的同時,并利用當地的精英人才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技術,可謂一箭雙雕。由于在資金和人才方面無法與外資企業抗衡,當地的企業就只能利用二流人才,而且在技術發展上還會受到對方的排擠和打壓。
中國目前的情況跟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這也是不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要付出的代價?,F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必需轉型的時候,而且我們的條件也已經具備。溫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中,都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的確是英明之舉。相信隨著政府的重視,人才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中國網:中國這幾年引進了大量技術先進的組裝生產線,推出了大量新產品。但大家普遍認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我們的企業已經淪為國外企業的“苦工”,國外企業利用其技術優勢從中國賺取巨額利潤,而我們希望通過引進技術來提高本國技術水平的初衷卻落了空。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的企業消化吸收能力的低下?
魏可鎂:造成企業消化吸收能力低下的原因其實是很多的,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企業只重視資金引進,忽視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企業不敢冒險投入巨額資金搞基礎創新;三、一些企業不搞創新,專門仿冒抄襲別人的先進技術,這樣投入少見效快,但這種做法卻給市場帶來了非常大的破壞性影響;四、國家對企業自主創新缺乏有力的支持;五、企業缺少大量的創新型人才來搞基礎研究;六、國外企業利用技術優勢,揮舞“專利”大棒對國內企業進行排擠和打壓,或者收取高額專利費,使得企業不堪重負。
中國網:您對提高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有什么建議?
魏可鎂:首先,國家應當對企業技術創新,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因為我們的企業發展歷史短、底子薄,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很難與國外大企業展開競爭,即使勉強支撐,也很少能走到最后。很高興看到,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已經提出,要在今后的五年內,建立百所技術研究機構。這將對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我們的企業不能短視,應當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和規劃,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只顧了賺錢,而將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置之腦后。雖然低層次的仿冒抄襲在短期內能帶來頗為豐厚的回報,但會給企業的發展前景抹上一層陰影。隨著國外企業對國內市場的重視,這種仿冒抄襲的行為必然將失去市場,甚至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企業必須重視自主創新,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網:數據顯示,韓國留學生歸國比例達到90%以上,回國后收入能達到在國外收入的2/3。相比之下,中國留學生歸國情況似乎不容樂觀,收入是一個重要因素。您認為我們應當如何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并讓他們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貢獻?
魏可鎂:中國的在外留學生歸國比例低的問題,已經是一個說了很久的話題。這其中有收入低的因素,也有國內創業環境不佳的因素。我們國家總體經濟水平不高,在收入上對高技術人群缺乏吸引力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每個發展中國家所要面臨的問題,沒什么大驚小怪的,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像錢學森那樣偉大。因此國家應當對留學人員給予特殊照顧,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也希望中國在外的留學人員懷有強烈的國民意識和遠大抱負,學成后能回來為祖國效力。
另外,國內應當為歸國留學人員提供更多的展示才華的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特別是對于一些國內急需的、領先國內或國際的技術項目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讓他們感覺到國家對他們的重視和尊重。
中國網:如何解決不發達地區、中西部貧困地區人才流失問題?
魏可鎂:解決不發達地區、中西部貧困地區“孔雀東南飛”的問題,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兩年就可以解決的?!叭送咛幾?,水往低出流。”這是個常理,誰也不可能一下子讓那么多的人才去這些地區工作生活。短期內寄望,靠當地的經濟發展來吸引人才過去是不現實的,但國家對這些地區的政策傾斜肯定是管用的?,F在,全國大學擴大招生,且全國的就業形勢并不是很好,畢業生就業面臨很大的壓力。如果國家能出臺政策,給予那些自愿去不發達地區扎根工作的學生特殊照顧,或者要求本省的畢業生必須回當地工作幾年后,才能跨省流動。另外,國家也可以考慮將擴召的名額向不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傾斜,適當降低高考分數線,實行定向委培,即這部分學生畢業后必須回到當地工作。這樣就會在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不發達地區的人才流失問題。
中國網:最后請您談談,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我們今后應當怎么去做?
魏可鎂: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首先,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人才規劃。根據國家科技發展規劃,要按地區、行業編制人才戰略規劃,用以指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人才市場。根據我國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具體計劃,要制定科技人才回國特別行動計劃,重視優先從內部選拔人才,以避免從源頭流失,同時做好重點人才的引進工作。只有搞好規劃,我們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知道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并怎樣去培養這類人才;其次,國家要下決心徹底改變目前應試教育的現狀,大力提倡啟發教育、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能靈活駕馭知識和具備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再次,國家應當在一些科研水平高的院校和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建設研發基地,為高水平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讓他們能充分發揮才干。最后一點,要努力營造平等、開放、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由于中國的文化注重尊老敬上、和氣生財、不愛出風頭,使得大家普遍缺乏競爭意識,甚至還有“槍打出頭鳥”的思想作怪,再加上搞創新研究是一項風險很高的活動,能下決心去做這方面工作的人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因此,社會應當對創新失敗者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指責和嘲諷,讓他們能心無顧忌地去搞科學研究。(胡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