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其中的關節點在哪兒?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代表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兩項工作是關鍵
第一是要著力提高我國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任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只有通過企業才能真正轉化為規模生產力,轉化為社會物質財富,轉化為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著力提高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所在和關鍵之一。要從投入、開發、應用轉化各個環節,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強大自主創新能力,擁有重要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的跨國企業以及一大批擁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集群。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通過多種方式,把企業的創新潛能激發出來。政府要從法律法規、稅收金融、政府采購等方面健全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和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引導,特別要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創新體制和機制;通過增加對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前沿和相關公益研究的投入和教育投入,增加對企業知識、人才、技術的源頭供給;為企業營造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良好宏觀國際環境。
第二是要著力提高我國原始科學創新和核心技術的原創能力。原始科學創新和核心技術的原創能力,是決定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核心,也決定著國家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當今世界,科學發展已成為技術創新的源頭,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轉換過程十分迅速,尤其是在信息、納米和部分生命科學領域,一些原始科學發明即被登記為專利,并迅速轉入技術發展。也就是說,競爭已前移到原始科學創新階段。具有原始科學創新能力的國家,往往才能把握先進技術的先機和贏得競爭優勢。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引不進來的,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奮力突破。核心技術的原創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決定著其擁有的知識產權的實際價值和影響力。
要達到這一目標,國家和社會要持續增加對科教的基礎投入,改善科教基礎設施,著力吸引和培養創新人才,并為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生活待遇和文化氛圍。改革完善鼓勵科學創新和核心技術創新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在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中建設卓越的科學和技術創新基地。要進一步改善研發資源配置的方式和創新管理,鼓勵競爭合作,完善科學評價機制,提高創新活動績效。為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營造良好的國際交流合作環境。(記者齊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