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進尺能力達到280萬米以上,比中石油集團公司平均水平高出3.24萬米,位居中石油集團首位;2005年平均鉆機月速度達到6899米/臺月,比2000年提高了近3000米/臺月,施工速度位居中石油集團首位;壓裂卡井率和返修率分別控制在0.33%和0.02%,施工質量位居中石油集團首位。
作為中石油13家地區油田非上市企業之一,吉林油田集團公司已連續4年不靠補貼實現盈利,不僅生產施工能力空前增強,且施工速度和施工質量躍上新臺階。吉油集團總經理何樹山告訴記者:“一個是速度,一個是質量,這兩個提升后面反映出了我們在生產技術、設施裝備、科學管理等方面實現了全面的提升和跨越”。
實現兩個提升,吉油集團憑的是什么?“由于不懈地進行更新改造,我們擁有過硬的裝備”,設備裝備部原穎部長稱,5年來,吉油集團公司累計投資18億元,新增、更新主要專業設備1773臺(套),基本實現了主要工程技術服務裝備優化升級,設備新度系數從2001年初的0.49上升到2005年末的0.58。尤其陸續配備外闖國際市場的優良裝備,用于外闖國際市場的裝備投資3.1億元人民幣,占總投資的17%,陸續引進的卡特比勒柴油發電機組、VARCO頂驅、西門子變頻、SWACO離心機、DER-RICK震動篩等具有國際水平的裝備,使集團公司在國際工程技術服務市場的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堅持技術進步,實施自主創新”,技術部長張稽南認為這是吉油集團實現兩個提升的優勢所在。據他介紹,五年來吉油集團公司共投入科技經費1.24億元,實施科技項目358個,形成科技成果460項。為了提高鉆井速度,他們主要從先進的設計分析軟件的引進和應用入手,進行了包括井深結構優化技術、牙輪鉆頭和高效PDC鉆頭優選技術、鉆井參數水力參數優化技術及噴嘴組合優化技術等配套研究;為了提高鉆井質量,他們針對高壓水竄和欠壓漏失技術難點,研究推廣應用了JSS—1沖洗液、NCD—2速凝旱強水泥漿和雙凝雙密度水泥漿結構,應用PDC鉆頭等,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機械鉆速,還大大地提高了鉆井、固井質量,其中固井的合格率和優質率比“九五”期間分別提高了23.38%和41.03%;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他們在特殊工藝技術方面實施了自主創新,除開發了擁有廣闊前景的淺層水平井、大位移井鉆井配套技術,還試驗應用了技術效果顯著的欠平衡鉆井配套技術,開發了填補國內空白的套管鉆井技術,實現了主力油層段裸眼測井,實現了一只鉆頭完成1200米的油層套管鉆井,機械鉆速與常規井持平,縮短建井周期15—20小時。該項技術的形成使我們找到了節約鉆井成本的又一條新途徑,受到了中石油集團公司的高度評價。
管理部部長杜春杰將吉油集團實現施工速度和施工質量跨越的核心競爭力歸結為人。他說,再好的技術是人開發出來的,再好的設備是人來使用的,只有加強對人的管理和培訓,全面提高干部職工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競爭力。據他介紹,吉油集團以“硬指標、嚴考核、硬兌現”為原則,推行材料費、燃料費、運輸費、修理費等十大成本控制,即把十大費用分配給各部門————由各部門做預算————落實各二級單位————達到指標獲獎(沒達到指標受罰);在成本控制基礎上,他們還實行單元核算制(單井核算、單車核算、單機核算),就是把能夠實現有效計量、會計核算、效益確認和單獨考核的最小資源整合體都作為基本生產單元,并把相應的考核指標、激勵政策和業績評價標準相結合。實施成本控制、單元核算與“五段式”浮動薪酬工資分配制度相結合,很快形成了全員參與經營管理的良好局面。通過不斷強化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十五”期間,吉油的成本費用利潤率由2000年的—1.63%上升到2005年的1.4%,上升了3.03個百分點,五年累計消化增支減利因素20.5億元、實現管理增效7.2億元。
“十一五”是吉油集團公司實施全面提升戰略的關鍵時期,預計到“十一五”末,吉油集團公司內部市場關聯交易收入將實現50億元以上;相關產業收入將實現30億元以上,國內外市場收入將達到20億元以上。(記者 許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