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科技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并明確要求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重大戰略。黨中央作出的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必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必須正確領會自主創新的實質,結合本地實際,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完善措施,奮力推進,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增強自主創新意識。自主創新,關鍵在自主,核心在創新。當前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還不強,許多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仍大量靠進口。這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寄人籬下的日子是很不好過的。當前對自主創新,要克服以下幾個誤區:一是重創新的過程,輕創新的結果或者是創造成果的提升;二是重創造的數量,輕創造的質量,中低端產品多,高端產品少;三是重一般的技術創造,輕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術的創新;四是只顧創新,不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五是重引進國外技術,輕國內研發力量開發,特別是原創性的創新。我們實施自主創新的戰略,就是要牢固樹立以我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壯大知識產權儲備為宗旨,正確處理各方面關系,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全面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保證自主創新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提高集成創新能力。集成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集成創新是加速科技發展,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單項技術研發和單項技術創新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內容,但以單項技術為主的研發,如果缺乏明確的市場導向及其他相關技術的有效銜接,將難以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我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一是必須圍繞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集成科技力量,滾動實施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發展關聯效應大、支撐產業升級的重大產業科技攻關,解決制約主導和支柱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二是鼓勵開發成套設備中的關鍵配套技術,提高產品工藝水平,促進裝備業發展;三是要積極推進具有優勢的先進制造業領域的技術創新,確立市場優勢;四是堅持以大企業為主體,引領和組織自主創新活動,只有大企業才能大規模進行專利的申請、購買、儲備、加工、改進和產業化,大量進行集成創新。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提高引進、消化、創新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引進、消化、創新、改造的關系,不僅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大量引進適用技術的基礎上,大力提高引進、消化、創新能力,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引進,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礎上創新,從而實現技術快速進步,構造創新型國家。一是通過引進、消化技術,形成生產力。在本地科技還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引進、消化技術是推進發展的重要手段。二是通過引進、消化技術,促進技術創新。堅持以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為主線,加強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制造業,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堅持對外開放,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三是通過引進、消化技術,完善創新機制。在引進先進技術過程中,始終堅持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建立有利于加強消化、吸收和創新的體制與機制。四是通過引進、消化技術,培養創新人才,更新創新理念,鍛煉產業隊伍,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和能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營造自主創新的環境。自主創新是具有很高外部經濟性的活動,僅靠市場很難使創新活動處于社會需求的最優水平。因此,必須努力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環境,形成對自主創新的有效激勵。首先,要依托大企業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平臺,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的綜合服務體系,為大量中小企業提供研究開發、中試、測控等技術服務,以及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其次,要加大自主創新的直接投入。要整合現有的科學發展資金,改進資金使用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技術先進,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重點支持。三是要注重保護知識產權,驅逐假冒偽劣產品,推進技術進步。最后,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人人參與創新、關心創新、保護創新、支持創新的氛圍,大力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腳踏實地、不驕不躁的創新風尚,弘揚創業精神、團隊精神、合作精神。
自主創新是一種嚴肅、嚴密、嚴格的創造活動,不能把自主創新簡單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自主創新的科學行為內涵上的高遠與厚重、嚴肅與科學。同時,自主創新必須腳踏實地,切忌浮躁,更不能濫提口號。而是應結合本地的實際和能力,量力而行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真正把自主創新的戰略決策落實到經濟發展中去。(潘 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