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 領航
1982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國家科技攻關計劃,1983年建立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同時,國家開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等文件,并以《技術合同法》為標志,揭開了科技立法的序幕。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科學技術進步法》,奠定了科技活動的法律基石,隨后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科學技術普及法》等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僅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出臺的涉及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具體政策就有500多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深入人心,科教興國戰略深入實施。
產業政策 調控
上世紀80年代《國家技術改造計劃》、《國家重點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項目計劃》等政策的重點在于技術改造和引進,主要解決技術來源和新產品問題;
90年代《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關于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的若干意見》、《九十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等政策的重點在于科技成果擴散和產業化,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2000年以來,《關于加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家產業技術政策》等政策開始關注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政策體系的構建。將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作為產業技術發展的基本方針,是一次重要的產業政策轉型。
財稅政策 保駕
我國的財政稅收政策既保障了政府對科技活動的直接投入,又通過稅收優惠支持科技創新持續開展?!犊茖W技術進步法》明確規定,國家逐步提高科學技術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國家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的經費的增長幅度,高于國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國內創新主體在研究開發、高新技術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設備引進、科技產品出口、教育科普等方面都可以享受多種形式的稅收優惠。例如,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
金融政策 激活
在金融體制改革中,我國十分重視科技金融政策,一方面為科技創新活動創造融資渠道和環境,另一方面為規避和化解創新風險提供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大大激發了科技創新主體的活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提出,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培育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
2004年國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業板”,對中小科技企業融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劉虹)
金羊網 2005年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