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茶以新為貴,要把春茶的新鮮度保留到這個季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一種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茶葉保鮮技術,不僅可以把春天留在茶杯中,而且五年之內,茶葉的色香味依然如新。
在安徽與江西的交界處,這個海拔1600米、以張姓居多的村莊已經有幾百年種茶歷史。眼下本是茶樹休眠的日子,但是69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到這幾畝田地上翻翻地、鋤鋤草,只要這些茶樹寶寶今年不受凍,明年三月份,一棟二層新樓的蓋房錢就穩穩當當地落進他的腰包。而在幾年前,這些茶樹地里種的卻全是玉米。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右龍村 村民 張光丕:收完茶,要走60多里路到山下去賣,走得掉眼淚,賣出去也就一斤7、8毛,賣不出去,茶葉壞了還要挑回來。
不知什么時候,千年茶樹的飄香引來一群名片上印著“經紀人”字樣的人們,一斤300元的收購價錢讓老張笑瞇了眼。
掌握著張大爺收成好壞的一線命脈,就是江西德宇集團公司自主創新的一項綠茶保鮮技術。這項技術的發明人劉浩元現場向我們展示了茶葉背后的科技含量。
綠茶保鮮技術發明人 劉浩元:你看,這是1997年的茶葉,沒有保鮮的,它的顏色很渾濁,你聞一聞。
記者:有點酸。
綠茶保鮮技術發明人 劉浩元:這是1997年同一批次的茶葉,經過保鮮的,顏色味道都和新茶一樣,你再聞一聞。所以保鮮是解決香味,解決不氧化的問題。
劉浩元介紹,以往人們有的利用活性碳,有的用冰凍冷藏的方法,來保住茶葉的質量,但是茶香卻飄走了。通過四年的研究,他發現,一種叫做“臘樣芽孢桿菌”的菌體可以在茶葉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起到將茶葉和氧氣隔離的作用,而且這種微生物對人體健康沒有任何壞處。
靠著這項技術,經過標準化生產的茶葉不僅成為人民大會堂的上乘嘉品,更是成為國外響當當的品牌茶。以前一斤茶葉只能賣到三五塊一斤,如今一斤茶葉1000塊錢出口到日本、英國、法國等地。
而對于右龍村張大爺以及江西安徽兩省沿線的26萬茶農,盡管“公司加農戶”、“生物保鮮”等新詞語還有些陌生,但是每年捧著茶葉進帳是沒有變的,高出其他地區茶農幾十倍的收購價是沒有變的,變化的是沿溪而建的古城里多了大大小小的瓦磚房,還有漂亮姑娘。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右龍村 村民 張光丕:以前窮得很,姑娘都不敢到我們村來的,全都是光棍,現在都來了,而且還介紹來,那邊有幾個漂亮的,不信我帶你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