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鄒聲文、衛敏麗
“對于我們這樣的自主創新企業來說,這些都是春天的信號!”
對長期呼吁自主創新的無線通訊技術專家、北京信威通信技術公司總經理陳衛博士來說,過去的2005年,有許多東西讓他眼前一亮:
--這一年里,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圍繞自主創新主題深入調研,發表了一系列極為重要的論述。
--這一年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建議》的重要內容,并將“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列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這一年里,我國完成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自主創新成為這幅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藍圖的基本色調。
--這一年里,面向未來的許多挑戰,我國作出了“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抉擇……
十年前,陳衛從美國回國創立信威公司。盡管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研發出了領先世界的產品,但在隨后的漫長歲月里,他和他的公司仍然不得不苦苦支撐,歷經“三起三落”,在艱難中等待“春天”的來臨。
隨著自主創新在2005年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隨著一系列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相繼制定,陳衛欣喜地感覺到,公司的“春天”就要來了!
在陳衛個人感受的背后,是我國科技發展戰略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已被確立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這種調整無疑出自我國對原有發展模式越來越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在許多領域內卻沒有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在與發達國家的競爭中,依然處于被動的位置。
在DVD行業,由于要交大筆的專利費給外國公司,我國大批DVD企業紛紛倒閉;在汽車制造領域,真正的國產轎車僅占10%,在國際汽車巨頭的夾縫里艱難求生;在醫藥研發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匱乏,97%的化學藥品為仿制藥,醫療器械設備大量依賴進口;在國際貿易領域,專門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例逐年增多,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和大量資源能源消耗基礎上的國家競爭優勢面臨嚴峻考驗……
缺乏自主創新,必然受制于人。賣一臺電腦只能“賺一捆大蔥錢”,賣十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已成為媒體對這種困境的經典描述。
“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挺直腰生存。”談起自主創新道路,回顧曾經走過的生死困境,中航惠騰風電設備公司負責人姜兆民深有感觸。2000年,公司打算與丹麥一家公司合資生產風力發電機組葉片,卻被對方斷然拒絕。生死關頭,公司決定自行開發生產風機葉片。經過艱難努力,最終拿出了過硬的產品,打破了我國風電場葉片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的窘況,而其技術和成本構成的強大競爭優勢,最終迫使國外有關產品全部退出中國市場。
創新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無數人對未來的深入思索凝聚成一個共識: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走出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困境,掌握發展主動權,要構建新的國家競爭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尋找強大的動力引擎,都必須立足于自主創新,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專家表示,盡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我國走創新型國家的基本條件已經初步具備,這使我們充滿信心。
“我國雖然處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時期,但是科技創新綜合指標已相當于人均GDP5000至6000美元國家的水平;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3200萬人,研發人員總數達105萬人,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我國建立了大多數國家不具備的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科技部副部長尚勇分析說,“這些都是我們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最大優勢和重要基礎。”
為了配合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2005年,國家有關部門的官員頻頻碰頭,著手制定一系列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以便從制度上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優化創新環境。據有關人士透露,這些政策可能即將向社會公布。
“如果這些政府措施能直接針對自主創新型企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無疑又是2005年的一個好消息!”陳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