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對于化工產品的分量到底有多重?MDI產品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案例。
MDI產品作為生產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航天、醫療、電子等領域。雖然它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國內的市場需求又連年攀高,1996年—2001年需求量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2%,但是核心技術卻始終被控制在美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手里,我們大部分產品都要依靠進口。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的答案是,“只有堅定不移地走技術創新的道路,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才能打破國際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才能改變我國化工產業在競爭中的被動地位。”“十五”期間,他們成功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DI制造技術,一舉改變了我國聚氨酯原料基本依賴進口的局面。到今年底,年產16萬噸的生產裝置建成后,煙臺萬華將成為亞洲最大的MDI制造企業。
令人可喜的是,過去的五年里,在石油和化學工業領域,一批像煙臺萬華這樣的企業成了自主創新的“主角”。
騰飛:創新是企業的翅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告訴記者,“十五”期間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在4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打破了一些重要領域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促進了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批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動了產業升級,2004年與“九五”末相比,我國的精細化工率從35%提高到了40%;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批重大化工技術裝備研制項目的成功提高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
這些成績的取得,李勇武認為,最主要動力就是企業的研發能力不斷增強,企業逐步成為石化行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目前,全行業已經擁有一大批企業技術中心,包括3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的建立不僅對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煙臺萬華等一批企業主動承擔并出色完成了國家級科技項目,為整個行業科技發展做出了貢獻。
自主創新給企業帶來的實惠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發資金數千萬元,自主開發的62項新產品中有19項成功實現了產業化,建立起以氟化工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天津賽象科技股份公司從一個十幾個人、十幾萬元的小企業發展成為800多名職工、200多名科技人員、年產值5.6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躋身世界像機行業前8強,出色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任務。成功的秘訣還是兩個字:創新。
成長:“十一五”搭建創新體系
雖然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化工科技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是目前世界86%的研發投入、90%以上的發明專利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我國化工科技的下一個五年應該怎么走?
李勇武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制定的“十一五”科技發展綱要提出:力爭到2010年,科技貢獻率達到60%,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5%,重點骨干企業達到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通過自主創新及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突破30項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自行研制5—8套大型成套化工裝備,使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有明顯提高,整體技術水平接近本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一批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精細化工產值率達到45%左右;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格局。
在上一個五年里,企業成了科技創新的“主角”,在接下來的五年里,這場大戲將更加波瀾壯闊。李勇武說,“十一五”期間,確立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就要建立和壯大企業研發機構;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培養、發現和充分發揮優秀科技創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機制;確保技術創新工作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堅持實行從銷售額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技術開發費用的做法;加強產學研結合,開展產業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強機制創新,建立與技術創新工作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認真遵守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自覺保護科技創新成果,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本報記者 來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