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王文韜 鄧靖) 面對堪稱“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史無前例”的企業調整搬遷規劃,首鋼人緊緊抓住機遇,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不斷加快發展步伐。
搬遷為首鋼自主創新帶來機遇
10月22日,作為承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方案的新載體--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曹妃甸港宣告成立,這標志著首鋼搬遷、曹妃甸鋼鐵項目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根據規劃,首鋼曹妃甸鋼鐵廠(一期)生產規模將達到年產鐵989萬噸、鋼970萬噸、鋼材905萬噸。靜態投資668.06億元,年銷售收入443.3億元,稅后利潤為80.79億元。新廠建成后,將會生產我國目前急需的造船板、橋梁板、鍋爐板、汽車板、硅鋼板等長期依賴進口的高附加值產品。
“這些規劃都為首鋼的自主創新提供了更大的平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繼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首鋼搬遷調整,作為我國“十一五”規劃期間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也是首鋼乃至中國鋼鐵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首鋼將抓住搬遷調整的發展機遇,力爭全面提高首鋼的自主創新能力。
“來一次大的、徹底的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水平、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我們各項管理的綜合水平,打造一個屬于21世紀的新首鋼。”
既要“原始創新”又要“自主集成”
朱繼民表示,曹妃甸鋼鐵項目的技術水平定位是國際前沿技術,在初步設計方案中采用的當今國內外最前沿技術就有160多項。他說, “我們5500立方米的高爐將是中國鋼鐵業中最大的,是世界上第14座。高爐系統從上到下就有40多項專有技術,首鋼在這方面已處于國內領先位置。其中有一項重大專利--大型高爐的‘干法除塵’技術,是首鋼專有的技術,在國內首例采用。”
“干法除塵”具有基本不用水、無污染、能耗小、運行費低的優點,屬于環保節能項目,位于國家鋼鐵行業當前首要推廣的“三干一電”(高爐煤氣干法除塵、轉爐煤氣干法除塵、干熄焦和高爐煤氣余壓發電)之首。
首鋼人認為,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僅要抓好原始技術創造,還要抓好鋼鐵領域新技術的消化吸收。
“自主集成是我們這次組織設計隊伍的一個指導思想。” 負責首鋼曹妃甸項目工作的首鋼設計院總設計師助理周頌明說,“曹妃甸鋼鐵項目要在原始創新的基礎上,立足于集成創新。在能體現優勢和發揮潛力的方面,由我們自主來把國內外先進技術集成在一起,構成整個先進的流程,既降低了投資成本又提升了技術水平。”
自主創新決不能閉門造車
首鋼近年來整合科技力量,構筑了由技術研究院、子公司研究分院、廠礦技術研究所組成的三個層次、聯合協作的自主創新體系。近幾年來,首鋼還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高等院校合作與交流,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據介紹,首鋼將和中國鋼鐵研究總院聯合組建硅鋼研究中心;和北京科技大學建立未來的流程研究和新型材料研究(尤其是汽車鋼的品種)研發中心;和東北大學合作打造船用鋼、管線用板等寬厚板的研發平臺;和清華大學共建包括未來的鋼路、鋼結構建設和新型材料等方面的研發中心;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構筑面向民用鋼固體系的合作平臺等。
周頌明表示,這次首鋼設計院聯合了國內鋼鐵行業處于最頂尖水平的五家設計院,投入到曹妃甸鋼廠的具體設計工作中。原來我們都是自己組建隊伍,這次是“走出去、請進來”,廣泛吸取社會有效資源,通過招標競爭的方式擇優選擇,從而造就整個曹妃甸鋼鐵大廠設計隊伍的高水平。
“我們不但要利用好自身資源、國內資源,和重要的研究院所、知名院校聯合加強科技研發,在國內實現我們真正的自主創新。同時我們還要提高開放程度,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并把這作為中心和關鍵環節。因為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