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自主創新”幾個字叫得尤為響亮。
上半年,我國重點企業研發經費增速為30%以上,而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科技活動經費的比重已達到61.31%。
在北京,據對中關村科技園區的811家企業調查,其中89%的企業具有創新意識和制定了創新戰略。
在深圳,90%以上研究開發機構設在企業,研究開發經費的90%以上來自企業,90%的專利由企業申請。
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當之無愧地唱起了主角,在競爭中也學會從原來拼資金、拼資源,轉移到拼科技創新、拼自主知識產權上來。
中央企業近年來迅猛加大技術創新經費的投入,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氣象。據調查,40%以上的企業自主創新技術占技術來源比重超過50%,除個別企業外,絕大部分企業引進技術比重均在20%以下。
而且中央企業技術創新投入顯著增加,其增幅高于同期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幅。部分中央企業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企業,技術創新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甚至達到了兩位數。
對于企業的自主創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切實的感受:由于華為、中興等企業開發成功程控交換機,我們的電話普及率突飛猛進;由于東軟、安科、邁瑞等企業自主開發成功數字化醫療設備,我們的醫院裝備水平迅速提高;由于奇瑞、吉利等企業自主開發成功整車產品,汽車進入家庭的速度陡增……
2005年,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勁頭為何這么足?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自主創新的動力首先來自于運籌層面。
2005年,自主創新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高層韜略,洞察市場變化趨勢。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表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今年“兩會”期間,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競爭中長久地保持優勢,取決于科技進步的速度與自主創新的能力,并要求將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作為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10月11日閉幕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這意味著“自主創新”已由理念上升至運籌層面。
在今年第七屆高交會期間召開的有關論壇上,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四部委的負責人也紛紛表態,要針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紛紛出臺有關舉措。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自主創新的沖動也來自于同國際巨頭的競爭的壓力。
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中國企業遭受了上百次的反傾銷案件。2005年的反傾銷案件更是層出不窮。
造成這么多反傾銷案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沒有掌握更多的核心知識產權,而僅僅淪為制造大國。“也因為這樣,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的沖動就來的更猛烈些。”某集團老總說。
企業強烈的自主創新意識還得自市場經濟大潮的饋贈。
面對市場競爭,企業意識到,要贏得市場,得靠自主創新。不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是為了“活得更好”。
“自主創新能賺錢。”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的話道出了企業不斷創新的動力所在。
“不自主創新,企業只有等死。”創維的經營者深有感觸。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企業整體上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發明專利授權中有四分之三為外國人所擁有;由于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我國不少行業存在著產業技術空心化的危險。
有一點可以肯定,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自主創新將成為國民經濟和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
相關鏈接
·我國專利申請情況。截至2005年6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2484817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29%,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為782944件,占總申請量的31.51%,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分別占總申請量的42.20%和26.29%。
·我國專利授權狀況。目前,我國三種專利申請的平均授權比例是54.9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的授權比例為27.09%,略低于平均授權率,相對于去年同期的發明專利授權比例為25.69%有提升。發明專利授權比例的提升,說明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在數量上升的同時,申請人也在關注專利授權情況,使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在實際應用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尹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