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處于優勢地位的官員以及官員的子弟們,一定要清醒,千萬不能以贏家自居,肆無忌憚地通吃。在正常市場競爭條件下,通過競爭達成的贏者,想要通吃都是危險的。更何況,人們并不認為現在官場上的贏者,是真正贏者,硬要通吃,最終最危險的,其實是這些人自己
現在關于“二代”的說法很流行,有“富二代”,“貧二代”,還有“官二代”。其中,似乎“官二代”霉頭最大,在網上幾乎是罵聲一片,跟彌漫的仇官氛圍遙相呼應。
現在的社會,各個社會階層大體開始固定化,官員的后代,做官員要比平民子弟更加容易。平民子弟即使可以進入仕途,但在升遷方面,往往會碰到玻璃天花板。也有人觀察到,近年落馬的高級官員,大多為平民出身。而不斷有新聞曝出來,某些官員的后代,憑借父兄的余蔭,仕途順利,早早地就坐上了處級甚至廳局級的交椅。“官二代”之所以遭人恨,其實原因有二,一是現在官員資源多占,聲譽不佳,二是“官二代”的仕途,受到特別的照顧,不公平。
歷史上官僚貴族化世襲化是如何被遏制的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度,這是一個事實。官僚占有最多的社會資源,也占據著社會最多的榮耀。通俗點說,就是做官就有一切,不做官就沒有一切。但是同時,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導者,政務的操作者,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官員的優劣,也依賴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邏輯,這個制度,必須不斷地從平民中汲取新生的優秀人士,以保證官僚制的效率,維持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良性發展。所以,歷朝歷代,官員的選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但是,中國又是一個以家族為核心價值的國度,官員和他的家族是利益攸關的共同體,做了官的人,有義務給自己的家族(當然包括后代)帶來好處。
兩漢實行以推薦為標志的察舉征辟選官制度,原本實行狀況良好。被推舉的人,大多是優秀人才。但是,這個制度延續一段時間之后,就出了問題。一來做高官的人,周圍的人對其子弟勢必高看一眼。即使沒有特別的托請,進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會被人優待。高官的光環投射到自己的子弟頭上,似乎非常自然。二來,由于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薦人才的權力,對于被推薦的人而言,薦主才是真正改變他命運的人,對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薦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薦的時候,他們報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薦上去,如果已經進入仕途,則在晉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機會多,幾代累積下來,就形成了東漢末年的門閥。袁紹和袁術兩個人資質平平,但僅因為兩人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弟子門生遍天下,所以,起兵的時候,居然一時形成為最大的兩個軍閥集團。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由于實行九品中正制,做官干脆成了官宦子弟的專利。吏部選拔,只需查閱各人的牒譜便是。眾所周知,這個階段國家分裂,政治黑暗,主因就是官僚制變成了變相的世襲貴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