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上海有關部門表示將推出《城市設攤導則》,在市民同意的前提下允許部分馬路設攤。這一“開禁令”甫一傳出便受到多方關注,輿論對此也頗有期待。不過,昨晚來自主管部門的最新消息表明,原定于“五一”出臺的《導則》可能在公布日期上存在變數,而目前城管部門仍將嚴格控制各違章馬路攤點。
城市設攤的“開禁”意味著我們朝先進和成熟的城市管理理念邁進了一步,而且從社會反響來看,肯定的聲音占據了主流,其他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借鑒的做法。但是,萬一《導則》出臺延期,無疑會讓局面變得有點尷尬,盡管沒有人能否認,由于城市設攤問題涉及到工商、稅務、公安、城建等多個部門,要牽動多個管理體系,甚至可能需要超越一些現行的法律框架,因此遭遇操作層面的“技術困境”也實屬情有可原。
兩年前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曾引用經濟學家舒爾茨的一句話:“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我們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也就懂得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考慮到馬路攤販屬于社會弱勢群體,所以,如何搞懂他們的“生存哲學”并最終為他們的生存創造一定的條件,對城市管理者而言,恐怕是一門相當值得鉆研的學問。在這一點上,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參考———以新加坡為例,該國三十多年來街頭小販的有序發展,不僅解決了馬路攤販曾經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更重要的是使得大量普通工人、學生以及為一日三餐煩惱的貧困人群有效降低了生活成本。
販夫走卒,引車賣漿。馬路攤販古已有之。有關部門想到了用《導則》確立馬路小販的合法地位并使其擁有正當的活動空間,而且以攤點路段附近居民的意見為前提,把市民也納入城市管理的整個體系中,無疑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城市管理理念的上升。然而正因為此舉的現實意義,在操作層面上,必定需要一套管理部門、城市居民和馬路攤販三者之間相互協調和平衡的“多贏”機制,以獲得優質而公平的城市管理效應。如果因此要付出一些技術上的成本、破解一些管理上的難題,有什么理由不迎難而上呢?換句話說,如何從“技術困境”中解題,也正是對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驗。(晨報記者李艷秋 文章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新聞回放]上海5月起將在部分路段對馬路攤點試行“解禁”
在4月12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當有記者問起上海何時能實行馬路設攤“解禁”時,發言人焦揚回答稱,將從今年5月1日起在部分路段對馬路設攤試行“解禁”。
焦揚介紹說,由市容環衛局正在制定的《上海市城市公共區域設攤管理導則》目前正在征求市、區、街道(鎮)各有關部門和專家意見的階段,有關內容尚在論證之中,力求穩妥完善。計劃于5月1日前公布《導則》(試行稿),并開始在一定范圍內試點。
焦揚說,從2008年1月1日起,“解禁”的試點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到2008年7月1日,《導則》將在全市范圍正式施行。在“解禁”試行期間,試點區域以外的路段,馬路設攤仍按原有的相關規定進行管理。
數據顯示,上海目前的無證攤販至少有5萬人。上海市容環衛部門負責人先前表示,對馬路設攤,一味采取沖擊、取締的管理辦法過于簡單,與其“死堵”不如有選擇地疏導,這實際上是引入一種人性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在便民利民和維護市容的兩難中走出一條新路。(劉建 文章來源: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