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心態
廉思認為,對“蟻族”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和其他弱勢群體大不相同。“蟻族”們受過高等教育,會逐漸成長并進入社會的“準精英階層”,而一個人年輕時的經歷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的心態。“試想一個人在年輕常遭到冷遇,或自認為被社會鄙視、常遭到不公待遇,那么,當他進入四五十歲,事業獲得成功后,他會如何看待和回報這個社會?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從這個意義上講,關心‘蟻族’就是關注中國的未來。”
《蟻族》一書出版后,廉思接到了很多“蟻爸”、“蟻媽”的電話。一位“蟻媽”說她流著淚讀完了整本書,說她不會再讓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里做“蟻族”。女友曾對鄭章軍說過的那句話“如果你今天買房,我今天就嫁給你”,也在網絡上引來無數回帖。
電視劇《蝸居》的熱播使一些重要問題得到了凸顯,道德的堅持還有沒有意義?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成功?有車有房是否就是成功?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
有家難回
根據調查組的研究分析,“蟻族”產生的原因,既有國家就業形勢嚴峻、大城市吸引力強大、大學生擇業觀相對滯后、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有差異等宏觀因素,也有城鄉接合部或城中村生活成本低廉、追求群體認同等主觀因素。
盡管日子清苦,不到萬不得已,“蟻族”從不愿意離開大城市回老家。
“有些人說讓‘蟻族’回家。讓他們怎么回去?”廉思說,據調查,“蟻族”中50%以上來自農村,20%來自縣級市。“也就是說,八成以上的‘蟻族’來自農村和縣城,來自省會和大城市的‘蟻族’不足7%。他們是典型的‘窮二代’,很多家庭年收入不超過5萬元。一個‘蟻族’從家里出來,身上肩負了父母的希望、弟妹的囑托,和全家的期望,他怎么能回去?”
在調研中,他們曾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問這些大學生們“你留在大城市的原因有什么?”“蟻族”們的選擇包括:為了夢想,希望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為了父母,要把父母接來大城市一同生活;為了下一代,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了愛人,大城市機會多等等。
“你會發現這些選擇幾乎都是在為別人著想,很少是為自己。所以說,‘80后’身上體現了一些特別傳統的東西。”廉思說,這反映了相當一部分“80后”最真實的想法和生存狀態,他們既不是人們以前所說的是“自私的一代”、“不負責任的一代”、“最放縱的一代”;也不是光鮮亮麗的“鳥巢一代”、“奧運一代”,他們有彷徨、有迷茫,他們也堅強,同時又在為夢想打拼。
“很多蟻族對我說,他們的夢想是3年買車,5年買房。很多北京本地人都覺得難以實現這一夢想,盡管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蟻族’們選擇的道路,但是,如果3年以后沒有車,5年以后沒有房,他們會怎么看待這個社會?夢想破滅了,他們該怎么辦?也許到那時,他們的悲劇才剛剛開始。”
“蟻族”應提升自我實力
廉思指出,“蟻族”自身也要反思,是否應該對自己進行重新評估,自己的人生規劃又在哪里?“不要給自己定一個過高的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做‘比爾·蓋茨’,那么工作一年后你就會發現自己不是離比爾·蓋茨更近了,而是更遠了。你既要有遠大的目標,不沉淪于世俗,同時也要有具體的目標,要讓自己覺得自己時刻在進步,這樣,才會進入一種正向循環。”
廉思建議,政府應該增加對“蟻族”的職業培訓。“蟻族”們通常一年換兩三份工作,工資永遠徘徊在1000元~2000元之間,他們迫切需要知識技能和薪酬待遇上的晉升。而根據調查,絕大部分“蟻族”都認為自己缺少知識技能、人際溝通技能等能力。
此外,“蟻族”們之所以不愿意回家,是因為二、三線城市和大城市差距太大。在二、三線城市,“人脈”更為重要,不少人即使回去了,也很難找到工作生存下去。國家應該加大對二、三線城市的扶持力度,縮小城鄉差距,給“蟻族”回家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環境。此外,在廉租房制度、戶籍制度等方面應有所傾斜,并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預等等。
“蟻族”中九成以上為非重點大學、民辦、專科學校畢業,學歷對他們是一個根本性的制約。“蟻族”要發展,也應該努力放平心態、提高自身的實力。這也是很多“蟻族”目前正在做的。
廉思說,在北京唐家嶺的“蟻族”中,不乏成功案例,一位連續5年報考注冊會計師證書的女孩,如今終于如愿以償地被一家瑞士企業錄用,搬出了聚居村。
|